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头皮痒怎么回事(头皮痒怎么回事?)

时间:2023-10-25人气:作者: 佚名

头皮痒怎么回事(头皮痒怎么回事?)

刘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皮肤科

擅长:白癜风,大疱病,过敏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皮肤外科

头上脱落的“雪花”就是头屑吗?头屑是怎样产生的?

头屑就是出现在头皮角质层上的鳞屑,是皮肤更新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头皮角质层的结构如下:

细胞间脂质:主要由50%神经酰胺、25%胆固醇、20%脂肪酸组成[1];

角化细胞;

角化桥粒:连接角化细胞。

角化桥粒的被动降解,可导致角化细胞脱落,也就形成了头屑。而角化桥粒的降解与内因、外因有关:

内因:内分泌异常、精神压力过大、真菌感染等等;

外因:温度、湿度,以及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等等。

其中,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头屑,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1]。

真菌感染是怎样诱发头屑、头痒的呢?

人体的头皮也是一个微观的、独立的生态环境,真菌和细菌相互拮抗,共同维持头皮生态的稳定。当患者因内因或外因破坏真菌、细菌之间的平衡时,会导致真菌大量增殖,引起皮肤感染,释放炎性物质,诱发瘙痒感。同时,真菌感染还会加快头皮细胞角化,降解角化桥粒,导致大量头屑产生。

有研究发现,在部分头屑、头痒患者的毛囊中,真菌的80%都是马拉色菌。也就是说,反复发作的马拉色菌感染,才是诱发头屑、头痒的元凶[1][2]。

为什么头屑、头痒总治不好?真菌感染诱发的头屑、头痒很特殊吗?

由压力过大、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头屑、头痒,去除诱因,很快可见缓解。唯独由真菌感染诱发的头屑、头痒,表现出明显的难治性、高复发性。其原因在于真菌的难控性:

马拉色菌是皮肤正常的菌群,在维持头皮稳态中有重要意义,因此无法彻底清除;

马拉色菌侵犯深层毛囊,常规使用清水、日化产品难以有效清除;

人体头皮的油脂、汗液、温度,非常适合马拉色菌增殖,头皮稳态稍有改变,马拉色菌易大量滋生[3][4]。

应该如何治疗真菌感染诱发的头屑、头痒呢?

想要有效缓解真菌感染诱发的头屑、头痒,并减少其远期复发,正确使用酮康唑洗剂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唑类抗真菌剂是抑制马拉色菌生长最有效的药物,而酮康唑又是唑类药物中抗菌活力最强的一种,可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类固醇的合成,降低其通透性,消灭皮肤浅表及深部的真菌,有效改善头屑、头痒症状。

抑菌最低浓度mg/ml[5]

菌种

酮康唑

联苯苄唑

氟康唑

咪康唑

特比萘芬

球形马拉色菌

<0.125

1

32

32

2

糠秕马拉色菌

<0.125

0.5

16

8

1

钝形马拉色菌

<0.125

0.5

32

8

1

患者很据病情严重程度,间隔1-3天使用酮康唑洗剂一次,坚持2-4周,基本可以痊愈[2][5]。

酮康唑洗剂与其他去屑洗剂相比有哪些优势?

目前较为常用的洗发剂主要成分有酮康唑、二硫化硒、吡啶硫酮锌等,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指出,酮康唑是首选的抗真菌去屑洗剂,其优势主要有三[6]:

去屑效果:去屑效果最好,明显强于吡啶硫酮锌[7];

症状控制:症状控制效果更好,小鼠实验6天、8天、13天均有明显优势[5];

抑菌时间:抑菌时间更久,有效抑菌时间甚至超过二硫化硒的一倍以上[5]。

常见发用洗剂效果分析[5][7]

药物成分

去屑效果

抑菌时间(天)

小鼠实验6天症状评分

小鼠实验8天症状评分

小鼠实验13天症状评分

酮康唑

57%

28

17

13

5

二硫化硒

暂无对比

11.4

19

21

18

吡啶硫酮锌

44%

18.8

19

18

14

所以,反反复复头屑头痒,可能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头皮问题,建议大家使用酮康唑洗剂消除烦恼!

A.Turner, G., M. Hoptroff, and C. R.Harding, 头皮屑与角质层功能障碍 第二部分角质层与头皮屑.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42(07) p. 442-445

卞坤鹏.临床皮肤性病诊治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105-108.

金瑞涛, 吴庆辉, 李建树等. 头皮生态与头发健康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5)168-172

廖万清.现代真菌病学[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197-199.

郑晓晖, 夏修蛟, 王志东,等. 七种抗真菌药物对马拉色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研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 20(2):75-76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2016,04,25.

Pierard G E, Arrese J E, Pierard-Franchimont C,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1997, 19(3):111–117

标签: [db: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