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中方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岸田急忙回应,中国大使回击

时间:2023-08-24人气:作者: 未知

  中方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岸田急忙回应,中国大使回击

(原标题:中方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岸田急忙回应,中国大使回击)

【环球网报道】日本政府24日不顾多方反对执意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工作,晚些时候,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据日本东京广播公司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声称,“已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交涉,要求立即撤销”上述措施。

关于日方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24日向日本政府提出严正抗议。吴江浩指出,中国政府宣布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完全必要的。造成这一局面的责任完全在日方,日方应该反躬自省。

  中方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岸田急忙回应,中国大使回击

岸田文雄24日发表言论 日媒报道配图

据中国海关总署早些时候发布的消息,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政府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发表谈话: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这一错误行为。

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是重大的核安全问题,具有跨国界影响,绝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自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以来,人为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没有先例,也没有公认的处置标准。12年前发生的福岛核事故已经造成严重灾难,向海洋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日方不应出于一己之私利,给当地民众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伤害。

  中方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岸田急忙回应,中国大使回击

当地时间24日下午1时许,日本将福岛核污染水排入大海 日本朝日电视台视频截图

日本政府没有证明排海决定的正当合法性,没有证明核污染水净化装置的长期可靠性,没有证明核污染水数据的真实准确性,没有证明排海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全无害,没有证明监测方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也没有同利益攸关方充分协商。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强行启动向海洋排放福岛核污染水,属无视国际公共利益的极端自私和不负责任之举。日方所作所为是将风险转嫁给全世界,将伤痛延续给人类的子孙后代,成为生态环境破坏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国人民健康权、发展权和环境权,违背自身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日方将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时也将自己置于国际被告席,必将长期受到国际社会谴责。

中国政府一贯坚持人民至上,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食品安全和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延伸阅读

海洋环流专家:据估算,日本核污染水核元素约1年到达我国

当地时间8月24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于下午1点(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2点)正式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工作,首次排海每天将排放约460吨,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中方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后,岸田急忙回应,中国大使回击

日本朝日电视台视频截图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声称,日本政府将在未来数十年对排海负责,直到所谓“处理水”全部得到处置。但仅通过常识也可知道,任何从福岛附近海域释放到海洋中的物质都不会只停留在一个地方,核污染水排海关乎全球海洋环境和公共卫生。

2021年,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更新及合作者撰文《海洋环流将加速福岛核污染水扩散》(Accelerated spread of Fukushima’s waste water by ocean circulation),分析核污染水排放后的全球扩散路径。

8月23日,陈更新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后,北太平洋是其中严重的被污染区。除此之外,大洋环流会将核污染水所含放射性核元素传播至所有大洋。根据模型推算,放射性核元素大约1年将会到达我国东海。放射性核元素也不会仅停留在海洋表面,“可以说是将海洋‘三维立体’污染一遍。”

8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北太平洋将成为严重被污染区

新京报:日本政府决定于当地时间8月24日启动排海,日本核污染水被排放入海后,有怎样的扩散路径?

陈更新:福岛外海的洋流活跃、涡旋频发。所谓涡旋,即海洋中的大漩涡,直径有几百公里,有很强的包裹性,福岛核电站所在位置有很多这样的涡旋,它们会将核污染水包裹在其中,进行长距离输送。核污染水从福岛排入大海后,首先会受到太平洋最强的洋流——黑潮影响,于是它的第一条扩散路径是:在涡旋、黑潮回流和湍流扩散等作用下,向我国东海输送,应该也是影响我国最快的一条路径。

此外,日本东海岸周围不仅有黑潮,福岛外海还有自堪察加半岛沿千岛群岛南下的“亲潮”,它们在福岛处汇合后向东输送,由于大尺度副热带环流的作用,部分核污染水将被顺时针输送至黑潮的低纬度段。低纬度的黑潮在北向运动中途经吕宋海峡,部分水体会经由吕宋海峡进入南海,这是扩散的第二条路径。

第三条路径主要是黑潮和亲潮在福岛汇合后,没有回流的部分会一直向东输送,直到美国的西海岸,太平洋的最东边。随后再次南北分岔,往南走的部分再次回到北赤道流。

新京报:日本核污染水排放后,北太平洋地区是否受影响最为严重?

陈更新:从扩散路径来看,日本核污染水会影响到中国南海、东海、渤海和黄海。北太平洋是其中严重的被污染区。事实上,全球都逃不掉受到日本核污染水的影响。

北赤道流到达西海岸后向南北分岔,其南分支形成南向流动的棉兰老流。日本核污染水由此进入太平洋赤道区域和热带印度尼西亚海。在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输送下,再由太平洋进入印度洋。南印度洋西边界流会将日本核污染水中的核元素搬运至南印度洋,并且在南非南侧与向东流动的南极绕极流相遇,进入南极地区。通过大洋环流系统,放射性核元素将传播至所有大洋。

放射性核元素不会仅停留在海洋表面

新京报:日本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在扩散的过程中,会主要停留在海洋表面吗?

陈更新:海洋因为上下层温度、盐度不同,是一个分层系统。例如,一杯水上面倒一点油进去,相当于形成了两层的系统,油很难进入到下层。但在海洋中,通过“大洋运输带”及垂向水交换过程,原本位于上层的油,也能进入到深层去。放射性核元素不会只停留在海洋表面,可以说是将海洋“三维立体”污染一遍。

新京报:2021年,清华大学团队模拟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扩散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核污染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你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团队的模拟结果?

氚的微观扩散模拟结果

陈更新:这也和我估算的数据差不多。根据日本核污染水的扩散路径,有数值模拟表明,放射性核元素大约1年将会到达我国东海。基于海洋再分析数据估算,向东输送的放射性核元素大约在5年后跨越北太平洋到达北美洲西海岸。

事实上,海洋尺度上的内容也无法具体精确至哪几天,这些都是模型推算的结果。

日本海洋监测工作很难到位

新京报:在你看来,日本核污染水入海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

陈更新:核污染水入海带来的影响除了体现在洋流系统层面,还体现在生物系统方面,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放射性物质也终将通过鱼虾等海产品进入人体。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日本目前给出的核污染水排海的环境监测方案?这份方案是否充分、到位?

陈更新:日本的监测工作很难做到位,海洋监测其实十分困难。现在人类对海洋环境的大面积监测主要是通过卫星,但卫星也只是监测海表,次表层、深层海洋区域很难监测。即便布置观测站,一方面耗时耗力,成本巨大;另一方面观测站点的数量有限,观测得出的数据也未必具有代表性。

海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有各种尺度的动力过程,无论模拟还是观测,目前都难以准确进行全方位刻画。海洋如此广袤,少数几个地方布置的观测点,很难代表整个海洋的情况。

另外,选点也是非常考究的,并不是说选一个点测出来安全,换另一个点也同样安全,这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地形、风场、热量以及海洋内部动力过程等,都会影响区域结果,因此,选点是否具有代表性值得进一步商榷。

新京报:日本核污染水的排放也会影响到我国沿岸,你对我国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有怎样的建议?

陈更新:海洋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无论是模拟还是监测都很困难。建议未来首先在东海、南海附近进行监测,根据海洋环境情况科学布点,在沿岸做一些水样监测,到时可能是比较经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