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欧盟政治操弄对华电动汽车加税,德国、匈牙利等国明确表示反对

时间:2024-06-14人气:作者: 未知

欧盟政治操弄对华电动汽车加税,德国、匈牙利等国明确表示反对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马彤】欧盟委员会6月12日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从17.4%到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再加上现有10%的关税,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48.1%的税额。这将导致什么后果?欧盟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更加昂贵、欧盟的气候转型目标更难以实现、中国可能实施报复……这些担忧被媒体和各界人士提及。德国政府发言人表示,德方不希望看到更多贸易壁垒;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发表声明称,匈方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野蛮征收惩罚性关税,“这种差别化和高度歧视性的惩罚性关税制度,在历史上几乎前所未有”。大众、宝马、奔驰、斯特兰蒂斯等欧洲主要车企也迅速发声反对。法新社13日报道称,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当天表示,中方保留就欧盟关税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的权利,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权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有必须捍卫的原则,那就是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原则,也有必须维护的利益,那就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此,我们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历史上几乎前所未有”

据“德国之声”报道,欧委会副主席希纳斯12日在布鲁塞尔介绍了将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反补贴税,比亚迪面临的税率为17.4%,吉利为20%,上汽集团为38.1%。《纽约时报》称,这些税率是根据不同企业与欧盟调查的“配合程度”计算的,其他“积极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平均21%的关税。欧盟还表示,欧美车企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也将依据“配合程度”面临21%至38.1%的税率。


当地时间2024年5月27日,匈牙利布达佩斯,比亚迪汽车展厅 图源:视觉中国

按照欧委会的说法,其与中国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以寻找可能的解决途径。只有对话到7月4日无果的情况下,才将临时征收这一关税。此外,欧盟27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须在11月2日前就此进行表决。法新社13日称,除非欧盟国家中的绝对多数——占欧盟人口至少65%的15个国家——投票反对此举,否则这些关税将从7月4日起暂时实施,并从11月起正式实施。“德国之声”称,德国、瑞典、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因不同原因反对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法国和西班牙则坚持要征收,以保护本国制造商。

德国政府12日明确表示反对欧盟的行动。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关税始终只是最后的手段,而且往往是最糟糕的选择”。德国联邦交通部长维辛警告,欧委会的惩罚性关税将打击德国企业及其顶级产品。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12日发表声明称,欧盟对中国企业拟征收的惩罚性关税并不统一,而是因制造商而异。这意味着欧委会将建立双重歧视制度,惩罚性关税不仅针对中国,而且针对个别制造商,这种差别化和高度歧视性的惩罚性关税制度在历史上几乎前所未有。声明称:“我们不应通过惩罚性关税来限制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而必须支持和帮助增强欧洲电动汽车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没有激烈的竞争就没有强大的欧盟。”

“欧委会是否认真考虑了其决定的后果?挑起与中国的全面贸易战真的符合我们的利益吗?”据《匈牙利今日报》报道,执政党青民盟成员、欧洲议会议员埃尼克·杰里13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批评欧盟。

欧盟的双重标准

被征税率最高的上汽集团13日发表声明说,对欧委会的决定深表关切和遗憾,该公司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业措施,切实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全球客户的利益。吉利控股集团同日表示,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呼吁其慎重考虑其决定。



中国出口汽车在连云港码头驶入滚装船 图源:法新社

德国汉堡一家汽车经销商工作人员马特亚斯对《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表示,此次加税对欧洲最畅销的中国品牌上汽旗下的名爵(MG)汽车影响最大。MG4电动汽车目前在德国的价格约3.5万欧元起步,搞促销时还可获得4000欧元的亚马逊购物券。这款车的配置在同类车型中很有竞争力,但如果加上新的关税,价格可能增加近一万欧元,会严重影响其销售。受影响的还有吉利旗下很受欢迎的豪华车Polestar,这一品牌现在是德国人最熟悉的中国品牌。

“消费者将付出代价”,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称,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至少部分关税可能会转嫁给欧洲消费者。同时,欧洲制造商将更便宜、更好的电动汽车推向市场的压力正在减轻。德国《商报》发表评论称,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是错误的,最终可能伤害欧洲自己,中国很可能对欧盟的举动作出报复。

13日,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代表中国工商界呼吁欧方立即取消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征税措施。他们表示,在欧盟电动汽车行业未遭受任何损害,也未主动申请调查,并多次表示反对情况下,欧委会依然一意孤行采取征税措施。与此同时,欧盟向其电动汽车和电池行业提供了大量补贴,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欧委会在本案调查中明显违背世贸组织规则,调查程序显失公平公正,中国应诉企业根本无法正常完成调查程序,欧委会因此以所谓“可获得事实”规则裁定中国企业高额补贴幅度,中国行业企业将坚决拿起法律武器,在世贸组织规则项下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在13日下午的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据报道,中国工业界正在游说政府对欧盟乳制品展开反补贴调查,并对欧盟猪肉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这是否属实?发言人何亚东表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中国国内产业有权提起调查申请,维护正常市场竞争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对于国内产业提起的申请,调查机关将依法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调查机关将启动立案程序,依法对外披露和发布公告。



停靠在不来梅港的比亚迪货轮一次运来数千辆电动车

“旨在减缓中国速度”

代表近1000家在欧中资企业的欧盟中国商会12日发表声明称,其调研显示,对大多中国车企而言,欧方加征10%以上关税即为高位区间,将对其对欧出口带来直接负面影响。当前的17.4%到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中国是全球电动汽车产销第一大市场,国内市场销量远高于欧美市场销售的总和,对欧电动汽车出口仅占中国电动汽车产量的5%左右,且大多为欧美品牌。中国自主电动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也远低于欧洲本土企业。

“欧盟的关税是一张旨在减缓中国速度的超速罚单”,彭博社引述汽车行业咨询人士比尔·拉索的话称,“中国公司在这场游戏中处于领先地位——让我们放慢他们的速度,鼓励他们通过本地化来降低关税。”报道称,根据游说团体T&E的数据,2023年在欧盟销售的电动汽车中近1/5是中国制造的,今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25%。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创始人、主任杜登霍夫13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盟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关税计划是有害的,因为许多欧洲电动汽车也在中国生产。这种情况下,征收惩罚性关税将适得其反,阻碍欧洲汽车生产商生产的电动汽车销售。这种轻率和短视的行为最终将惩罚德国汽车产业。

《日经亚洲》13日发文认为,欧盟的措施预计将放缓但不会阻止中国车企进军欧洲市场。当天比亚迪在香港的股价一度飙升9%,最终收涨超5%,股价创年内新高。多家机构认为,欧盟潜在关税的影响可控,不会阻碍中国车企出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