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助农

养殖蚯蚓有哪十种方法(蚯蚓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时间:2023-05-19人气:作者: 佚名

养殖蚯蚓有哪十种方法(蚯蚓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养殖蚯蚓的方法很多,按照养殖的容器和场地分下列几种。

(1)盆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社员家庭,城市居民或进行有关科学研究的小规模养殖。可采用花盆、缸盆和其它废旧陶器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法简便,容易管理,搬动方便,温湿度便于控制。由于器皿、盆、罐的容积有限,一般只适宜养殖一些体型较小、不易逃跑的蚯蚓种类,如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背暗异唇蚓等。一般每盆可养殖不同种类的蚯蚓一条到几十条,饲料一般不要超过盆深的四分之三。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可将盆底浸于3厘米深的水中(盆底应有渗水孔),或经常囔水,以保持盆内土壤和饲料有适当的湿度。

(2)箱筐养殖法。养殖箱筐利用包装箱,废旧木材、竹、柳条、荆条、藤条等制作。杉木、芳香性针叶木料和含单宁酸、树脂液的木材对蚯蚓有害,不宜做养殖箱。含铅的油漆或油酚桶也不能作饲育箱。箱筐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需要制作,但每个箱筐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1平方米,这样便于移动和管理。

养殖箱一般有下列几种规格;长、宽、高为50.8×36.5

养殖规模较大时,可将养殖箱重叠起来养殖,这样就变成了立体箱式养殖。如果还拟扩大规模,可采用室内多层床养殖,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饲养量、便于管理,适用于_专业化常年养殖。床体结构可用角铁焊接或竹木搭架。养殖箱放在床上。床体一般4-5层为宜。床间设有作业道,宽1.5米左右。屋顶开设排气筒一个,便于室内气体交换。室中间安装电灯,用作照明。此外,这种大规模立体式箱养法,室内还应备有温湿度表,喷雾器(喷水加湿用)、碘钨灯、竹夹子、铅丝网(孔眼4平方毫米)、四齿叉等用具。

箱养的养殖密度,一般最好每平方米5000-10000条蚯蚓。饲料层上覆盖一层乙烯塑料薄膜,以减少水分蒸发。当冬季寒冷季节,室外温降到-1℃时,要及时启用加温装置,使室内温度升到18℃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室内的气门每天可开2-3次,以保持空气清洁。夏季气候炎热,要全部打开气门,经常用凉水喷洒饲料层和地面,达到降温保湿的目的。随着蚯蚓的生长,要适当减少蚯蚓的养殖密度。

箱筐重叠养殖法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使用人力少,便于管理,生产效率比平地养殖要高。缺点是箱筐容易受潮腐烂。

(3)池养法。可在房前,屋侧砌长约70厘米、宽50厘米、深30厘米的池子。池内可投入生活垃圾土、纸屑、菜叶、剩饭菜、落叶、杂草、畜禽粪、水产品内脏等废弃物。池上要注意加盖,防止苍蝇、鼠类等入侵。但不能向池内倒肥皂水、碱水、热刷锅水以及浓度很大的盐水。池内的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发酵腐熟后即可投放蚯蚓种。如果有条件,可以砌两个池,一个堆积垃圾,一个放养蚯蚓,这样可以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4)土沟养殖法。挖沟宽1米,深60-80厘米,长度视现场而定。沟底先铺一层5厘米厚的畜禽粪便,粪上铺一层5厘米厚的碎草、树叶或麦秸、秫秸等。然后再盖一层5厘米厚的泥土,再重复铺放饲料、土壤,直到填满土沟为止。最后在表土上覆盖芦苇、杂草、秫秸等。每平方米可投放蚯蚓几十至上千条。根据气候和湿度情况,可适当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采用这种方法养殖蚯蚓,首先饲料供应要充足。养殖沟还应设置排水和供水的地方。第一次采收可在放养60天左右进行,以后可每月采收一次。为了保证均衡生产,可以分沟、分段养殖和采收。

(5)肥堆养殖法。这种养殖方法多用来诱集野生蚯蚓,也可投放种蚯蚓进行养殖。具体方法是:取农家肥料50%,土壤50%,两者混合或分层(肥料和土壤各为10厘米厚,交替堆放),堆成1-2米宽、0.5米高、长度不限的肥堆。一般在堆放24小时后,每平方米大约可诱集蚯蚓几十至几百条。并且,这种方法养殖蚯蚓增重快。在4-10月间比较适合在室外用此法养殖。

(6)园林、大田养殖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养殖面积大,可以就近利用园林,大田作物的落叶、枯根、杂草和农家肥料等有机物,还可以充分利用园林、大田作物自然遮阴的小气候条件,很适于蚯蚓的生长繁殖。

具体方法是:开春以后,在果树或其它林木,花卉行间开沟。沟的宽度要看林木行距和饲料的多少而定,沟的深度也要看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干湿良情况而定。然后在沟内铺放饲料,投入蚯蚓种,覆土填平。此外还应经常保持沟内饲料的湿度。大田养殖,可结合作物栽培同时进行。在一般情况下,栽培多年生作物的农田比一年生作物的农田更适于放养蚯蚓。

(7)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可利用水生饲料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的越冬暖棚,或甘薯育秧的温室养殖蚯蚓。具体方法是。选择避风、向阳的高地、平地修建越冬暖棚,或挖坑建暖棚,长10米、宽2米、深0.7米。棚的前墙高出地面0.3米,后墙高出地面1.5米。在棚内的两侧设养殖床,宽度各为0.8米。在床底先铺一层约l0厘米厚的饲料,再铺一层同样厚的土壤,这样互相重叠铺料,直到与地表平齐。在两床中央留0.4米的走道,堆积生马粪、牛粪等发酵物。在养殖床中可种植千薯、蚕豆等越冬作物,并放养蚯蚓。在温室两侧开有通气孔,向阳面可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其上安设防风装置。在冬季夜晚需加盖草帘或苇帘。其温床外边四周约1米处挖好排水沟,在东侧留一小门,供养殖者出入。一般在晴天上午8时左右掀起草帘让阳光射入床面。当室温过高时,可打开通气孔散热。下午3时左右,再盖好草帘。如遇风雪阴雨天,则不必掀开草帘,也不必再打开通气孔。这样温室可达到10℃以上,养殖床的温度可在12-18℃以上,晴天中午最高室温可达22℃。这种养殖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8)半地下温室养殖法。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为了用较低的成本维持冬季的蚯蚓养殖工作,可采用半地下温室或人防工事养殖法。温室的向阳面为双层塑料,其它为砖木或石木结构。在室内发酵池内堆积马粪或其它禽粪便、秫秸等物,借助其发酵热和地温、太阳能等提供的热量。在北方寒冷季节,室内气温最高可达到35℃左右,最低为-5℃,养殖箱或池内的温度最高为18℃,最低4℃,平均温度为9.2℃。放养象大平二号或北星二号的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均可安全越冬,并有较弱的繁殖能力。

(9)塑料大棚养殖法。这与一般冬季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相似,棚内设养殖床。棚体结构和大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需用的型号有25、30、50型和越冬型几种。例如30型塑料大棚,长30米,跨度为6米,最高点不宜超过2米。棚内两侧各有2米长的饲育床,中央留2米通道。地面可铺垫水泥或三合土,棚顶呈一弧形,上面覆盖带色无毒的塑料薄膜。如想大规模养殖时,可将相同型号的塑料棚并连在一起,这样既可节省人力,又便于管理。一般8节并排的塑料棚只需两个人管理即可。据计算,30型塑料棚8个,可月产成蚓约20吨,蚓粪10吨。但在冬季需要采取保温措施,或将饲料层加厚到40-50厘米,并且将饲料变为平槽堆放。

(10)露天养殖法。养殖床的建造,首先要考虑到操作和管理方便,目前多采用简易饲养床养殖。床缘可用砖砌或土垒,四周应注意排水,床上要建遮阴棚。在饲养床四周先留出投料、分料、清粪和收获蚯蚓时需要的空场地。露天养殖只能在春、夏、秋天气暖和时进行,冬季则要将蚯蚓移入室内越冬。

标签: 蚯蚓  十种  标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