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三农助农 > 正文

玉米粘虫防控不佳原因及正确防控措施

2023-01-06 20:16:52 未知 【 字体:

玉米粘虫防控不佳原因及正确防控措施

玉米粘虫是玉米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虫害,具有具有远距离迁飞和集中爆发危害特点,很多农户在防治过程中因为高温气候影响,防治效果不是很好,对玉米产量影响巨大。那么玉米粘虫该如何正确防控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玉米粘虫防控不佳原因及正确防控措施

一、防控效果不佳原因

玉米粘虫总是防控不佳的原因是因为防控时间和防控措施不到位造成的,一般玉米粘虫都是因为从玉米地迁飞到桃树上进行产卵繁殖的,所以在嫁接桃树苗之后就要进行防控。这时的粘虫处于幼虫期,是最佳的防控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害虫爆发后防控就极其艰难了。因为粘虫会吐丝将周边叶片缠绕在一起,并将自己包裹起来,药剂很难渗透进入,难以消灭。

玉米粘虫防控不佳原因及正确防控措施

二、正确防控措施

1、物理防控

所谓物理防控就是人工防控,既然粘虫会吐丝将周边叶片缠绕在一起,并将自己包裹起来,那我们就可以将发病的叶片互相挤压,将粘虫直接捏死。单株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如果是小面积种植还行,对于大面积种植完全不符实际,但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玉米粘虫防控不佳原因及正确防控措施

2、化学防控

化学防控可分为生物农药防控和化学农药防控,其中生物农药防控主要使用苏云金杆菌,它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绿色有机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各种鳞翅目害虫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因为属于微生物杀虫剂,所以杀虫速度比较慢,这也是它的短处,如果害虫基数较大时,除了加大要药倍数外,还能到菊酯类杀虫剂一起使用,防治效果更好。农药防治可以采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有机硅助剂喷施的防控配方,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4-7天,防控害虫危害。这个配方速效性强,持效期长,如果再加上一些杀卵剂效果事半功倍。

以上是玉米粘虫正确的防控措施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相关推荐

白菊花茶 白菊花茶的作用和功效

白菊花茶 白菊花茶的作用和功效
白菊花茶是常见的一种花茶,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文将会详细介绍白菊花茶相关知识,让你知道白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白菊花茶泡法;并且给你介绍白菊花茶禁忌,让你掌握白菊花茶的全部知识!

鱿鱼

鱿鱼
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鱿鱼虽然称呼为鱼,但它实际上是软体动物,而且还是名贵的海产品,营养价值很高。鱿鱼百科为你提供鱿鱼的做法、爆炒鱿鱼、鱿鱼怎么做好吃等相关知识。

象拔蚌(象拔蚌是什么东西)

象拔蚌(象拔蚌是什么东西)
象拔蚌是远东包括华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级海鲜。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因其又大又多肉的虹管,很似大象的鼻子才称为“象拔蚌”。本百科为你提供象拔蚌的做法、象拔蚌刺身、象拔蚌是什么等相关知识。

螃蟹

螃蟹
螃蟹是甲壳类动物,绝大多数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螃蟹的营养价值高,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增强记忆力等作用。螃蟹百科为你提供螃蟹吃什么、螃蟹怎么做好吃、螃蟹的做法等相关知识。

蜂蜜

蜂蜜
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时,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

奇亚籽(奇亚籽的吃法)

奇亚籽(奇亚籽的吃法)
奇亚籽其实是一个种子,它是富含omega-3脂肪酸最丰富的食物,并且含有天然抗氧化剂。奇亚籽百科为你提供奇亚籽的功效与作用、奇亚籽的正确吃法、奇亚籽什么人不能吃等相关知识。

蔓越莓片 蔓越莓片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蔓越莓片 蔓越莓片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以蔓越莓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片剂状保健品。蔓越莓中的初花青素让细菌无法附着于人体内生长,进而降低人体受病菌感染的机率。蔓越莓片知识百科将为你介绍蔓越莓片的功效与作用,蔓越莓片经期可以吃吗,蔓越莓片怎么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视频)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视频)
铁皮石斛又称黑节草,属兰科石斛属,是一种珍贵的野生药用植物。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石斛多糖、石斛碱、氨基酸等,其中石斛多糖含量高达21 7%,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养胃出津、补肾益力、滋阴清热、耐缺氧

灵芝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灵芝的种植技术)

灵芝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灵芝的种植技术)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按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徐长卿栽培技术(徐长卿的生长环境)

徐长卿栽培技术(徐长卿的生长环境)
徐长卿为萝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多野生于山坡或路旁草丛中。主产于华东、贵州、广西及东北等地,近年来华东等地药农进行野生变家种试验取得成功,有小规模种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