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三农助农 > 正文

碳酸氢铵的应用领域和注意事项 碳酸氢铵的应用领域和注意事项

2023-01-08 04:04:17 佚名 【 字体:

碳酸氢铵的应用领域和注意事项 碳酸氢铵的应用领域和注意事项

碳酸氢铵

碳酸氢铵的溶解度比其他固体氨肥都小,但较易溶于水,其本身为生理中性速效氮肥,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最低的一个品种。

碳酸氢铵

应用领域

1、用作氮肥,适用于各种土壤,可同时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铵态氮和二氧化碳,但含氮量低、易结块;

2、用作分析试剂,也用于合成铵盐和织物脱脂;

3、用作化学肥料;

4、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光合作用,催苗长叶,可作追肥,也可作底肥直接施用,用作食品发酵剂、膨胀剂;

5、作化学膨松剂,中国规定可用于各类需添加膨松剂的食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6、用作食品高级发酵剂。与碳酸氢钠合用可作面包、饼干、煎饼等膨松剂的原料,亦用作发泡粉末果汁的原料。还用于绿色蔬菜、竹笋等烫漂,以及医药及试剂;

7、可与碳酸氢钠合用作面包、饼干、煎饼等的膨松剂的原料。发酵粉亦以本品为主要成分,配以酸性物质。亦用作发泡粉末果汁的原料绿色蔬菜、竹笋等烫漂时使用0.1%~0.3%;

8、用作农用物追肥。

碳酸氢铵

注意事项

1、不能将碳酸氢铵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以便防止氨挥发,造成氮素损失。

2、做到“五不施”:即不拌细土不施、有露水不施、下雨不施、田内无寸水不施、烈日当空不施。若施肥时间较充足,最好能把碳铵做成球肥或粒肥深施。另外,碳铵在运输、贮存中,要轻装轻卸、包装严密,贮存在干燥阴凉处,不能与碱性肥料以及人粪尿等混合,以免损失有效肥分。

3、施用时勿与作物种子、根、茎、叶接触,以免灼伤植物。

4、不宜做种肥,否则可能影响种子发芽。

5、忌与菌肥混用:碳铵施后会放出氨气,与菌肥接触,会使菌肥中的活菌体死亡,使菌肥失去效果。

6、忌叶面喷施:碳铵叶面喷施时容易烧伤叶面,影响作物叶片光合作用。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相关推荐

白菊花茶 白菊花茶的作用和功效

白菊花茶 白菊花茶的作用和功效
白菊花茶是常见的一种花茶,具有很好的作用,本文将会详细介绍白菊花茶相关知识,让你知道白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白菊花茶泡法;并且给你介绍白菊花茶禁忌,让你掌握白菊花茶的全部知识!

鱿鱼

鱿鱼
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鱿鱼虽然称呼为鱼,但它实际上是软体动物,而且还是名贵的海产品,营养价值很高。鱿鱼百科为你提供鱿鱼的做法、爆炒鱿鱼、鱿鱼怎么做好吃等相关知识。

象拔蚌(象拔蚌是什么东西)

象拔蚌(象拔蚌是什么东西)
象拔蚌是远东包括华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级海鲜。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因其又大又多肉的虹管,很似大象的鼻子才称为“象拔蚌”。本百科为你提供象拔蚌的做法、象拔蚌刺身、象拔蚌是什么等相关知识。

螃蟹

螃蟹
螃蟹是甲壳类动物,绝大多数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螃蟹的营养价值高,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增强记忆力等作用。螃蟹百科为你提供螃蟹吃什么、螃蟹怎么做好吃、螃蟹的做法等相关知识。

蜂蜜

蜂蜜
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或分泌物,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时,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

奇亚籽(奇亚籽的吃法)

奇亚籽(奇亚籽的吃法)
奇亚籽其实是一个种子,它是富含omega-3脂肪酸最丰富的食物,并且含有天然抗氧化剂。奇亚籽百科为你提供奇亚籽的功效与作用、奇亚籽的正确吃法、奇亚籽什么人不能吃等相关知识。

蔓越莓片 蔓越莓片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蔓越莓片 蔓越莓片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以蔓越莓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片剂状保健品。蔓越莓中的初花青素让细菌无法附着于人体内生长,进而降低人体受病菌感染的机率。蔓越莓片知识百科将为你介绍蔓越莓片的功效与作用,蔓越莓片经期可以吃吗,蔓越莓片怎么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视频)

铁皮石斛栽培技术(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视频)
铁皮石斛又称黑节草,属兰科石斛属,是一种珍贵的野生药用植物。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石斛多糖、石斛碱、氨基酸等,其中石斛多糖含量高达21 7%,能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养胃出津、补肾益力、滋阴清热、耐缺氧

灵芝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灵芝的种植技术)

灵芝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灵芝的种植技术)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按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性平,味苦,无毒,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徐长卿栽培技术(徐长卿的生长环境)

徐长卿栽培技术(徐长卿的生长环境)
徐长卿为萝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徐长卿的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多野生于山坡或路旁草丛中。主产于华东、贵州、广西及东北等地,近年来华东等地药农进行野生变家种试验取得成功,有小规模种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