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马铃薯黄萎病又叫做马铃薯早死病,病发初期时,叶片从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续又从黄色变成褐色,并逐渐干枯,但是不卷曲,根茎部位在病发初期时,症状不明显,等到叶片黄化后,切开根茎处可以观察到维管束已经发生褐变,后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褐色,薯块纵切后,可以观察到“八”字半圆形变色环。
一、马铃薯黄萎病
1、马铃薯黄萎病又叫做马铃薯早死病,主要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的大丽轮枝菌引起,减产程度可以达到30%左右,严重时可以超过50%。
2、马铃薯黄萎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维管束萎蔫病害,病菌以微菌核的形式在土壤以及薯块,秸秆上越冬,等到第二年的时候,病菌在马铃薯体内蔓延,在维管束内繁殖,后续扩展到枝叶上(当年不再重复浸染)。
3、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灌水不当,有机肥未经腐熟即施入等容易引起马铃薯黄萎病。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19-24℃
二、马铃薯黄萎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1、症状
(1)叶片:病发初期时,从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续从黄变成褐色,并逐渐干枯,但是不卷曲,直至复叶全部死亡。
(2)根茎:根茎部位在病发初期的时候,症状不明显,等到叶片黄化后,切开根茎处可以观察到维管束已经发生褐变,然后地上茎的维管束也变成褐色。而块茎染病始于脐部,维管束变成浅褐色至褐色。
(3)薯块:将染病的薯块纵向切开,可以观察到八字半圆形变色环。
2、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比如大白花、青薯9号、底西芮、克新1号、秦紫1号等。
(2)轮茬倒作,避免重茬。收获后,及时将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焚毁。
(3)播种前,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用量为种薯重量的0.2%)。或者是将200g的50%多菌灵,50g的75%农用链霉素,2kg的滑石粉混合均匀,然后与100kg种薯进行拌种处理。
(4)病发初期的时候,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5)病发初期的时候,每株浇灌500ml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者是每株浇灌100ml的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300倍液,每隔10天浇灌一次,一共浇灌1-2次。
马铃薯青枯病,附症状和防治方法(马铃薯青枯病的危害症状)
马铃薯青枯病主要由青枯假单胞菌引起,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周期均可发病,可以通过灌溉水、肥料、病苗、病土进行传播。症状:病发初期时,植株顶部细嫩叶片或花蕾岀现萎蔫,接着主茎或分枝的上部岀现(0)人阅读时间:2023-03-17呋喃丹如何正确使用,药效有多久(呋喃丹使用范围)
1、稻田:每亩使用1.5-2kg的3%呋喃丹颗粒剂与15-20千克细土拌匀,均匀撒施在水面,并保持浅水。2、棉花:棉花播种时,每亩使用1.5-2kg的3%呋喃丹颗粒剂,与种子同步施入播种沟内。3、烟草(0)人阅读时间:2023-03-17塘角鱼苗吃什么饲料,塘角鱼苗大量死亡是什么原因
1、塘角鱼苗吃蚯蚓、死鱼虾、人工饲料、豆渣豆浆、青菜草料等,可每天投喂2次,在清晨和傍晚投喂,根据气温和水温调整喂食的频率,水体较肥时,可不投喂饲料,水体清澈时,可栽种水草。2、当池塘消毒后,残留了生(0)人阅读时间:2023-03-17日喀则市青稞种植业的生产特点,青稞从种植到收获一共多少天
生产特点:青稞的播种面积稳定上升,青稞良种的覆盖率不断上升,青稞的平均亩产量逐步上升。青稞在高海拔地区一般为一年一熟,生产期为100-130天左右,对于寒冷和贫瘠的时应能力较强,其中春青稞一般在每年的(0)人阅读时间:2023-03-17马铃薯黄萎病,附症状和防治方法 马铃薯枯黄萎用什么药?
马铃薯黄萎病又叫做马铃薯早死病,病发初期时,叶片从叶尖沿叶缘变黄,从叶脉向内黄化,后续又从黄色变成褐色,并逐渐干枯,但是不卷曲,根茎部位在病发初期时,症状不明显,等到叶片黄化后,切开根茎处可以观察到维..2023-03-17马铃薯青枯病,附症状和防治方法(马铃薯青枯病的危害症状)
马铃薯青枯病主要由青枯假单胞菌引起,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马铃薯整个生长周期均可发病,可以通过灌溉水、肥料、病苗、病土进行传播。症状:病发初期时,植株顶部细嫩叶片或花蕾岀现萎蔫,接着主茎或分枝的上部岀现..2023-03-17呋喃丹如何正确使用,药效有多久(呋喃丹使用范围)
1、稻田:每亩使用1.5-2kg的3%呋喃丹颗粒剂与15-20千克细土拌匀,均匀撒施在水面,并保持浅水。2、棉花:棉花播种时,每亩使用1.5-2kg的3%呋喃丹颗粒剂,与种子同步施入播种沟内。3、烟草..2023-03-17塘角鱼苗吃什么饲料,塘角鱼苗大量死亡是什么原因
1、塘角鱼苗吃蚯蚓、死鱼虾、人工饲料、豆渣豆浆、青菜草料等,可每天投喂2次,在清晨和傍晚投喂,根据气温和水温调整喂食的频率,水体较肥时,可不投喂饲料,水体清澈时,可栽种水草。2、当池塘消毒后,残留了生..20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