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上巳节吃什么

时间:2023-07-19人气:作者: 佚名

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上巳节吃什么

文章目录:

1、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上巳节吃什么

2、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3、传统节日:上巳节与清明节是同一天吗

4、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传统习俗

5、上巳节是传统节日吗 来历和传说

6、猜你喜欢:

1、中国传统中的重要节日:上巳节吃什么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上巳节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汉初文献中就已出现它的身影。

那么,上巳节的时候吃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

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称。在先秦时,这个日子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

上巳节吃什么之荠菜: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据说还可以去风湿、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

上巳节吃什么之蒿子粑粑:

蒿子粑粑又称蒿子粑,是我国南方的特产小吃。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这种做法流行于长江以南地区,是上巳节以及清明节的汉族民俗小吃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长江以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据传,“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据说,吃了三月三的蒿子粑粑,进山劳作,出门办事,就不会遭遇蛇咬伤,而且一路平安,凡事吉祥。

上巳节吃什么之薄饼:

农历三月初三吃薄饼,是福建同安人的传统习俗之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其子郑经继承父业,继续抗清,多次出兵攻打闽南一带,因清军顽抗造成百姓伤亡惨重。在郑军反攻下,清军投降,郑军进入城内,老百姓一边迎郑军,一边制作薄饼祭祀死难的亲友。后来民众就用薄饼在农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

做薄饼单是馅就足够忙活好长时间,但是更关键的是需要薄饼皮做支撑。薄饼皮不但要薄更要劲道,这样包着馅料就不容易破裂。吃时将馅料放在薄饼皮上,卷成竹筒状,非常味香可口。因为质量好的薄饼皮很q,所以也有很多人喜欢单吃薄饼皮。

结束语:如今上巳节已逐渐为人们所淡忘,但它依然是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为你盘点的上巳节时人们食用的美食,每一道都蕴含着丰富有趣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知识,令人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对上巳节也能有更多的认识。

2、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在我们的传统节日当中也包含了很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着不一定的含义。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有哪些吧!

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都有哪些?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

3、传统节日:上巳节与清明节是同一天吗

上巳节,是我国古代人民纪念人祖轩辕,净身驱病的节日,也是民间鬼节之一。同时,人们也在上巳节这一天踏青春游,开展社交活动。那么,上巳节和清明节是同一天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上巳节形成于春秋末期,开始日期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日。从先秦到汉代,上巳节的习俗活动有三种:一是到水边举行祭祀仪式,并到水中洗浴,以祓除过去一年中的污渍与秽气,称为“祓”或“禊”。二是招魂续魄,在野外或水边招唤亲人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苏醒、回归。先人认为自己的灵魂也如同万物一样随四季的的变化经历发芽、成长到凋零的过程,故在初春要招魂。三是春嬉,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嬉戏,并自由择偶或交合。

上巳节的早期节俗最重要的内容是祓禊。在上古时期,这种活动就不仅是一种祛邪求祥的巫术仪式,而且更是一种自由快活的春游。《诗经·郑风·溱洧》中描写了水边人群聚集、青年男女交游示爱的场景:

《韩诗注》解释说:“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从以上的描述和解释,我们可以知道,上巳节就是在郊外水边举行辟邪求吉的宗教仪式之后快乐地春游、男女自由交往的节日。这样,上巳节的气氛就有两种:一是肃穆的祓除和招魂,二是欢快的嬉游和交往。虽然祓禊、招魂的仪式很重要,但是人们投入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是快乐的春游和交往。

魏晋以后,水中沐浴、招魂续魄之俗逐渐消失,临水祓除转为临水酒会。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这段文字里的上巳节习俗主要是一种水边交游、宴饮的活动。

唐朝时,三月三仍然是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每逢此节,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所谓“曲水流觞”,不少文人写有诗文描述这种盛景。民间男女也踊跃来到水边饮宴交游。刘驾《上巳日》写道:“上巳曲江滨,喧于市朝路。相寻不见者,此地皆相逢。”这天,长安还流行斗百草游戏等。

由于时间与清明邻近,又都是在郊外的活动,上巳节的踏青饮宴与清明扫墓后的春游娱乐开始尚分头而行,后来逐渐合而为一。上巳节重交游踏青的特点就被整合到清明节习俗之中。也可以说,清明节盛行春游的习俗主要是继承上巳节的传统。

结束语:一般说来,上巳节和清明节的时间可能重合也可能不重合,而民间有种说法认为,当上巳节恰逢清明节,“两节相撞年头不好”,认为这样的日子“不吉利”,从而会有一些农村家庭购买红布和桃罐头“逃避晦气”。但据民俗专家表示,这样的“两节相遇”只是一种巧合,完全是正常现象,没有“避灾冲喜”的必要,人们大可不必盲目跟风造成浪费。

4、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传统习俗

对于“上巳节”这个特殊的节日,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相传上巳节是中国的情人节,那么接下来就由老黄历来为大家解说上巳节是什么节日及有哪些传统习俗。

上巳节是什么节日?有哪些习俗

中国的情人节

这是中国的情人节,记载于《诗经》中,比西方情人节早了1000年。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至唐朝,杜甫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更将其摇曳绮丽之风情烘至高处。自宋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三月三情人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三月三里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至今荡然无存。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诗经·郑风·溱洧》有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女儿节

三月三又叫女儿节,也叫“桃花节”,是一种古代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女儿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而且女子春天最爱在水边游玩。

上巳节与日本女儿节的区别

日本女儿节也在三月三,又叫“雏祭”。因为旧历3月3日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因此又有“桃花节”的叫法,是跟中国上巳女儿节来的,但是不一样的是,日本给幼年的小女孩也过节,主要针对几岁的小女孩,中国则更侧重未出阁的妙龄少女。

日本女儿节这天,大人对家中的小女孩皆盛装打扮,由妈妈领着互相串门,头戴石榴花避邪求福。女孩互相请自己好的玩伴串门,外公家要送女孩好多玩偶,以多少来衡量门庭是否殷富。女孩要把玩偶都摆上架子,同时附带梳妆台各种用品等器物,再在架子旁边插上桃花,挂上灯笼,并且人偶要换好多种服装,据说,这是从平安时代贵族少女流行给玩偶换衣服的游戏开始的,源氏物语里的紫姬幼年时就经常做这种游戏。

春沐日

上巳节与水有不解之缘,亦称“春浴日”。其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

5、上巳节是传统节日吗 来历和传说

上巳节虽然这个节日人们听的不多,但是在民间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那么上巳节是传统节日吗?上巳节的来历和传说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上巳节是什么节日 传统习俗

上巳节是传统节日吗:是的

农历三月上旬的上巳日,是我国古代民间传统的上巳节。它是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节日之一,在南北朝以前尤其流行。上巳节是上古时的名称,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

上古时为什么要将三月上巳日定为一个节日,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据巳字之意,为阳气盛极,即将回复,大概是取借阳气正盛,到水边洗除旧污的意思。

上巳节的最大特点是离不开水。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周朝,三月上巳日时就曾有一种宗教活动—祓禊。所谓祓,是指祓除病气,使之清洁;楔是指清洁身体。祓禊就是通过洗灌身体,达到除去灾祸、祈求致福的一种祭祀活动。周朝有专职女巫掌管此事。

春秋时期,已有在三月上旬的巳日,在水边举行招魂祛灾的信仰民俗。到了汉朝,三月上巳已确定为节。每到这一天,官民都要去水边洗澡,连帝王后妃也去临水除垢,拔除不祥。由于三月上巳日每年并不固定,为了方便记忆和统一进行活动,所以魏晋时就规定农历三月初三为上巳节。

所以上巳节是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你可能感兴趣:上巳节是中国情人节 中国有几个情人节

上巳节的来历和传说

传说之一

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兄妹—天妃和南音,他们坐在一个葫芦里,漂到燕窝岭上被树枝卡住,才得以幸存。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便决定分头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窝岭下相会。结果几年过去,两人都无功而返。妹妹忍痛用竹签将自己的脸刺上花纹,又用植物染上颜色,不让哥哥认出自己,以与哥哥结为夫妻,从而使种族得以延续。于是,在这一年的三月三日,他们就在燕窝岭下结为夫妻,从此他们在燕窝岭上纺纱织布,生儿育女,开荒种田,挖塘养鱼,繁衍后代。这就是黎族“。三月三”节和纹面习俗的传说。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天妃及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多年后,天妃和南音在山洞里化成一对石头。黎族后代为了纪念这兄妹俩传宗接代的功绩,把石洞取名为娘母洞。每年三月三日,黎族男女老少都要带着糯米、糕饼、粽子和米酒,从四面八方赶来娘母洞前纪念祖先,以对歌和舞蹈祈求本民族繁衍幸福,三月三也就自然成了黎族的盛大节目。

你可能感兴趣:上巳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有什么关联

传说之二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石洞里住着一只经常祸害百姓的乌鸦精,使黎民百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上人阿贵上山救俄娘,却被乌鸦精害死了,俄娘闻讯悲痛万分。趁乌鸦精熟睡之际,俄娘杀死了乌鸦精,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此后,俄娘终身不嫁。可每年三月三这一天都要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唱的情歌。后来,黎族人民为了纪念俄娘,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这座山也得名为俄娘九峰山。每年三月三这一天,周围的未婚黎族青年男女穿上盛装集会于俄贤岭,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此举逐年扩大并普及到海南黎胞居住区,成为海南黎胞的盛大节日。节日里黎族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着糕点、粽子,小伙子们捕鱼,姑娘们做饭烤鱼,然后把祭品供于俄娘洞洞口。拜祭毕,青年们会进行射箭、爬竿、摔跤、拔河、荡秋千等活动。因其来历和主要活动内容都与婚恋有关,故三月三也称为爱情节。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