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巴蜀的崇拜文化,白虎是原始图腾崇拜

时间:2023-03-30人气:作者: 佚名

巴蜀的崇拜文化,白虎是原始图腾崇拜

文章目录:

1、巴蜀的崇拜文化,白虎是原始图腾崇拜

2、云南纳西族图腾:青蛙崇拜

3、为什么壮族崇拜蛙文化

4、巴蜀佛道两教历史,巴蜀宗教文化

5、巴蜀文化的繁荣发源,巴蜀文化的交流

6、猜你喜欢:

1、巴蜀的崇拜文化,白虎是原始图腾崇拜

在巴蜀文化中,在历史流传中有着关于杜鹃,白虎等原始图腾崇拜,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关于巴蜀崇拜文化的具体内容吧。看看都有什么样的特色文化。

传说蜀国望帝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所以在巴蜀地区长期有“农时先祀杜主”的风俗,不少农村建有“杜主庙”。根据《华阳国志·蜀志》的记载,杜宇失国后,隐居西山,其魂魄化为杜鹃鸟,常因思念故国而啼叫出血来,以至洒满了山野的杜鹃花。

这个“杜鹃啼血”的故事一直在蜀人中流传,李商隐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名句歌吟这个故事,而蜀人拜杜鹃的习俗至少在西汉以前就已经存在。

唐代杜甫在四川也记载了对于杜鹃“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的习俗。至今仍完整保存在郫县近郊的望丛词,是蜀人祭礼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场所。

崇拜白虎是巴人禀君蛮遗留下来的习俗。《后汉书》说:“禀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食人血,遂以人饲焉。”《蛮书》说:“巴氏祭其祖,击鼓而歌,白虎之后也。”这种以人来祭祀白虎,把白虎当做祖神的习俗可能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相沿甚久,从汉代以来就已流传了。

源于巴人的土家族长期保留着白虎崇拜之俗,称为“坐堂白虎”,是土家族不可战胜的保护神。至今四儿童爱戴虎头帽,就是这种崇拜的流风遗韵。

考古发掘也有印证。三星堆遗址出土有金虎饰和铜虎饰,巴蜀铜兵器上的巴蜀图语符号常常有虎形和虎纹,著名的传世铜器虎纽于,其纽为虎形。由此看来,不仅巴人视白虎为主神,连蜀人也有虎崇拜之习。

川西地区还普遍流行着石崇拜,石崇拜分为两种:一种是羌人的白石崇拜。据传羌戈大战时,羌人先祖受到天神的指点,以白石打败了彪悍的戈基人,使羌族得以有生息繁衍的环境,故把白石视为天神加以崇拜。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另一种是古蜀人的大石崇拜。从蚕丛居于限山石室起,石头就与蜀人有不解之缘。“石室”乃垒石而成,至今眼山地区仍有石垒碉房和高大石碉,因而古蜀先民对服山之石有一种大石崇拜。

成都平原上不产巨石,多从服山运来作为蜀王墓前的墓志石表,杜甫有《石笋行》专门说明石笋的来历和用途。至今成都平原上尚有支机石、天涯石留存,还有五块石、五丁担、石镜、飞来石等遗迹,均是大石崇拜的遗物。

今天在重新修饰过的成都府河和南河岸边,亦特地从岷山运来几吨重的巨石100个,上携吟咏锦江诗词百首,置于片片绿地之中,就是为再现古蜀大石文化,承袭其传统特色而有意识设置的,现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景观。

2、云南纳西族图腾:青蛙崇拜

图腾崇拜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社会群体和血缘群体的团结、社会组织的相互识别等。纳西先民既崇拜过老虎、木石、也崇拜过耗牛、青蛙。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皆以祟拜图腾为万物之祖。在纳西族文化中,青蛙有着重要的地位,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下,纳西族与青蛙的故事。

关于青蛙的传说

很久以前,一只神蛙娶了一个美丽的纳西女人为妻。一天,妻子发觉自己的青蛙丈夫变成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勇士,便悄悄盗走他的蛙皮,并要求他把蛙皮烧掉,不要再变回青蛙。丈夫答应了妻子的要求,并嘱咐她:烧蛙皮时要虔诚地发誓:“祝愿人间智愚各等,贫富均衡。”准知妻子一高兴,在烧蛙皮时竟错说成:“祝愿人间智的更智,愚的更愚;祝愿人间富的更富,穷的更穷。”从此,人间便有了富人和穷人、聪明人和愚蠢人。

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是,天神要把智慧之水遍赐人间芸芸众生。然而,却被乌鸦传错了话,让人独个喝光了智慧水。等着分享智慧水的百鸟和千兽见智慧水被人喝完了,立刻愤怒地扑上去,把人身上的毛都拔光了。当着禽兽准备对人下毒手时,青蛙悄悄地舔干碗底残留的智慧水,随即灵机一动,指着河水说:“智慧水不是被人喝掉的,而是倒进河里了。”它说完便装着要抢喝河水的样子,“嗵”一声跳进河里,从而引开了百鸟千兽,解救了人类。

从此,纳西人将青蛙视为有恩于人类的智慧、善良的生灵。他们不准伤害青蛙,更不准吃青蛙肉,而且把它作为吉祥如意的图腾,装饰在披肩上,世代相传,永志不忘。

对于以栽稻种麦为生的纳西人来说,崇拜青蛙这一原始习俗,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皆大有裨益。丽江地区稻麦单产之高,向为云南之冠。

关于青蛙图腾说

纳西族有自己的宗教——东巴教。东巴教是没有得到完全脱胎换骨转型成为人为宗教的原始形态宗教。后来东巴教有了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比自然崇拜更为先进的信仰,但始终没有从“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中完全摆脱出来,直到今天。如果按客观的逻辑思维来说,世间万物都是纳西族所崇拜的,这就说明纳西族没有单一的图腾。当然也就和“青蛙图腾说”对不上号。

在纳西族的东巴经典和民间传说中都没有提到青蛙与人类有血缘关系。在东巴经《创世纪》中说:“人类始祖崇仁利恩不听天神之劝娶竖眼天女为妻,其中有一胎生了蛇和蛙,但认为是自然界之物,将蛙弃之深箐,后来娶横眼天女繁衍人类至今。”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青蛙是不可能成为纳西族图腾的,不然哪个民族会把自己民族的图腾丢弃呢?因为世界各个民族对自己的图腾都是非常敬畏的崇拜着,哪敢将其弃之而后快。

在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中还讲述了一只金黄色的巨蛙的故事。在东巴经《自然神的来历》中说:“五方五地的自然神都出自金黄色的巨蛙的卵中。”在另一本东巴经《白蝙蝠取占卜经》中说:“由于金黄色的巨蛙吞食了白蝙蝠从天上取来的占卜经书,被上天的神射手将其射死,从而形成了巴格图(类似八卦图,是用于占卜和推算方位、五行、九宫、天干地支等的)。”这里的记载也和青蛙是纳西族的图腾没有关系,更何况,纳西族是不会请天神杀自己民族图腾的。从这个记载看青蛙是纳西族图腾这一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还有就是在纳西族东巴教《祭自然神》的上百册东巴经中就提到很多的青蛙,可是这些青蛙都是以自然界中的一物来提及的,并没有和人类有血脉相连。经书中很明确地说:“青蛙是自然神的种族,如果人类伤及蛇蛙等,会遭到自然神的报复。我们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会无意间伤害到这些小动物,人类才时常祭祀自然神,在祭祀仪式中人类用木牌的形式来偿还给自然神。”

显然这是原始宗教“万物有灵”背景下的自然崇拜,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并没有在纳西族先民的意识上过度到与其同源的信仰上来。后来,人类社会得到一定的发展,自然崇拜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信仰需求,而人类的自我、家庭、氏族等意识观念的不断加强,就有了像“人类与自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这样前不搭自然崇拜,后不及图腾崇拜的说法以及相关信仰形式。这也是纳西文化的价值所在,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保留有这两个崇拜之间的过渡期,而纳西族却一直延传到了今天。当然,这是题外话。

在纳西族民间,如果青蛙跑进家中来,人们会将其送走,而不加以伤害。很多人认为这是纳西族先民把青蛙当祖先灵魂及神灵的表现,其实不然,纳西族先民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青蛙进家门是代表自然神的到来,是来提醒或索取什么的。因为作为一个农牧和狩猎为主的民族,不小心动着一点自然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将进家门的青蛙用一点好酒好茶送走,和祭祀自然神仪式一样,符合纳西族人不小心破坏着自然而求得自然神饶恕的心理。这也和青蛙是纳西族的图腾是毫无关系的。

3、为什么壮族崇拜蛙文化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主要聚集在中国的南方。不过他们十分的崇拜蛙文化,可以在很多的石壁上看到关于它的刻画。那么壮族为何这么崇拜蛙文化呢?本期的云南少数民族,为你解析。

一、壮族蛙崇拜的起源

壮族地区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对蛙的崇拜。壮族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历史的传承一般是由口头文学来完成。因此,我们可以从壮族的口头文学中来了解壮族崇拜青蛙的起源问题。

流传在广西东兰、巴马、凤山等壮族地区的《蚂虫另歌》(蚂虫另即青蛙)唱到:“天下树有根,地上

4、巴蜀佛道两教历史,巴蜀宗教文化

在我国的文化中,宗教文化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国的宗教,和巴蜀文化其实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世上唯一的道教就是在巴蜀创教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具体了解看看吧。

世界上的几大宗教中唯一在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道教的创教之地就在巴蜀。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腰,有一道教名观——古常道观,建筑雄浑庄严,金碧交辉,环境摇青耸翠,泉林交荫。观后有一岩洞,内有张天师石刻像。观前有古银杏一棵,传为天师手植。原来这道观据说是东汉道教天师张陵结庐传道之处,后世遂称为“天师洞”。

张陵(34—156年)是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自幼熟读《老子》,年轻时曾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受到巴蜀“仙道”、“鬼巫”一类宗教习俗的深刻影响。后来,张陵弃官入洛,又辗转入蜀,在西蜀鹤鸣山(今大邑县境内)学道,于汉安元年(142年)在这里创立“天师正一盟威”之道,一般都简称为天师道,这也就是后来传遍全国的道教。

从学道到创道的过程,是张陵为道教作理论准备和创教实践的过程。他造作道书24篇,完成了道教的神学思想体系;他选择叠幽拥翠的青城山作为“静思精至”、“整理鬼气”的创教传教基地;他改造巴蜀原有仙鬼巫术,建立神系、宫观组织、教区组织和斋戒仪轨,其中最主要的是创立教区组织“二十四治”。

初期的24治全在四川盆地西部,以阳平治(今彭州)为中心,鹿堂治(今绵竹)和鹤鸣山治(今大邑)最为重要。天师道后来分化很多,南北朝时,南朝有南天师道,北朝有北天师道。巴蜀本土的天师道的发展衍变也不绝如缕。

三国时代,张陵之孙张鲁凭天师道“雄距巴、汉垂三十年”。成汉时,李雄的国师范长生以青城山作根据地,率千余家传道,被尊为天地太师,后人在他的旧居建有长生宫。

唐玄宗时,为解决山下飞赴寺僧人强占青城山道观“天师洞”的纠纷,下诏“勿令相侵,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使道佛两所各有区分”,并刻石于碑,这就是著名的《大唐开元神武皇帝书碑》,今仍立于常道观的三皇殿中。

五代前蜀时,道教著名领袖杜光庭定居青城山白云溪清都观,即今祖师殿,主持青城山及全蜀教务,著书立说,为道教理论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扶宗立教,天下第一”。

传说明代张三丰曾住成都二仙庵,张三丰为武当山道教南派,因此巴蜀地区武当派颇盛,真武宫观也很普遍,以宜宾市翠屏山的真武宫观群最为著名。清代康熙初,陈清觉自武当山来青城山传全真龙门派,后来又主持二仙庵,使道教再一次兴盛。

青羊宫原名青羊肆,是成都城内最著名的宫观。相传是老子出关见关尹之处,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改为青羊宫。宫内收藏有木刻《道藏辑要》板片,是研究道教的重要文物资料。宫内现存两尊铜羊(俗称青羊)以及八角亭、吕纯阳石刻等著名建筑。

四川道教石刻为数不多,整个盆地内共有28处,其中以大足石刻中的道教造像最为系统和完整。佛教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根据近年的研究和考古发现,佛教传人我国的途径是多源的。

印度、中亚和西亚同我国古代的联系主要通过西域、南海,和滇缅五尺道、牦牛道三种途径。古巴蜀位于这三条途径的交汇点,因此特别体现了佛教南传与北传在这里交汇的特点。

近年来巴蜀地区发现不少东汉晚期的佛教造像.绵阳何家山1号崖墓出土摇钱树上的铜铸佛像,乐山柿子湾1号崖墓和麻浩一号崖墓的石刻佛像,什邡皂角乡东汉砖石墓出土的画像砖上的佛塔与菩提树,宜宾黄塔山东汉墓出土的一尊坐于青狮上的佛像,彭山县东汉崖墓中的摇钱树陶座上的坐佛与侍者像,乐山西湖塘出土的施无畏印陶俑。

5、巴蜀文化的繁荣发源,巴蜀文化的交流

巴蜀文化,指的是四川省、重庆市的文化。自古以来,巴蜀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产生、演变了诸多文化形式,也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那么,其文化交流都有什么体现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武侯祠

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本是刘备墓、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和诸葛武乡侯祠的合祀之地,但人们都用武侯祠这个名称来代称这几处遗迹。诸葛亮作为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受到万世云霄的崇敬,“武侯祠”这一称谓,深深领略到其中历史文化积淀的况味。

从武侯祠出发,沿着当年刘备入蜀的路线,可以陆续拜谒大邑子龙庙、德阳庞统祠、绵竹诸葛祠、绵阳富乐山和蒋琬墓、昭化费祎庙和剑阁翠云廊,北出汉中可到沔县定军山诸葛墓和武侯祠。一路上尽可以领略历史淘尽千古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铁马金戈变为渔樵江渚的沧桑变化,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王建墓

前后蜀时期是巴蜀历史上繁荣富庶、文化昌盛的又一高峰时代。永陵(王建墓)为我们留下了这一时代的历史见证。永陵石棺上的廿四乐伎石刻是我们了解唐代音乐的极品,从中可体味清乐与龟兹乐相结合,盛唐的霓裳羽衣舞曲在西蜀流传的情况。

前蜀和后蜀各有一位花蕊夫人,究竟是谁写下了留传至今的《宫词》,肯定可以引起在旅游中探索的兴趣。永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修建和突出在地面之上又已经科学发掘的陵墓,可供游人参观,这更可以引起人们对于帝王陵寝秘密的兴趣。

位于长宁县和江安县的蜀南竹海面积有6万余亩,其中还有仙寓洞、龙吟寺等文化景观,既是大自然的奇观,也是邛笮人和僰人等蜀地先民世世代代辛勤的杰作。

岷山

岷山是古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发源于岷山的岷江,自古称为“江源”,是蜀文化最先发达起来的地方。这里有人间仙境九寨、黄龙和大草原,有巍峨的四姑娘山,有著名的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养殖基地,有古蜀文化的大量遗迹,有全国唯一的羌文化风光。游览岷山,不仅可以使我们体味山川的神奇秀美,更可以领略古老的巴蜀文化的千姿百态。

6、猜你喜欢:

标签: 图腾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