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你所不知的赣州过年风俗 江西赣州年俗

时间:2023-08-23人气:作者: 佚名

你所不知的赣州过年风俗 江西赣州年俗

文章目录:

1、你所不知的赣州过年风俗

2、你所不知的普米族过年习俗

3、傣族春节,傣族的过年风俗

4、蒙古族过年风俗 给五畜过年

5、赣州人过年要准备哪些年货

6、猜你喜欢:

1、你所不知的赣州过年风俗

在中国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很多人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举家欢庆,庆祝团圆。每个地方的过年习俗都是不同的。大家都知道赣州也是有很多客家人的。那么客家人有什么过年习俗呢?本期小编带你了解下赣州的春节习俗。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农历一年中的首日,俗称为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称为春节。客家人的过年涵盖了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从一进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四处赴圩办年货,户户动手打黄元米馃、煎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晚餐较为丰盛,饭后祭灶,送“灶神”,是日谓之“偷心日”,客家人多在此日“动土”,无须请先生看风水朝向以及选时辰,一如冬至日。

“除夕”又称“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这天家家宰鸡杀鸭。去祖堂敬祖,表示逢年过节不忘祖宗恩德。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饭后祀灶,迎灶神,然后全家动手,打扫餐厅,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净斋”。

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正厅或餐厅烧炭炉或火盆,要烧最大的树兜,叫做喂年猪,寄寓来年养大肥猪,五谷丰登。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守岁”,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正月初一午夜零时,人们争先恐后焚香鸣炮,迎接新年,是谓“抢春”,认为起得越早这年的福气越好。户主燃放开门炮,向“吉利”方向而行,谓之“出行”。清晨穿新衣,先拜祖宗,后拜尊长,道“恭贺新禧”。男人带小男孩提篮备茶酒鱼肉祭社公、龙神;小孩邀集众人一同把牛赶进山去,且一路燃放鞭炮相送,是谓“送春牛”。

早餐吃素(赣县王母渡一带地方全天吃素),谓吃了一年康康健健,意在免灾保健康。是日,大人小孩整天玩乐,但不得出家门,尤忌小孩坐在别人家门槛上,妇女在晒坪或自家院坪上打毛线,纳鞋底、鞋垫、休闲聊天。男人打牌或玩“数豆子”,小孩喜欢燃放鞭炮等,整个村坊显得十分热闹。

初二开始走亲访友拜年,新年初见互道“恭喜发财”,各家由一名大人带小孩去给长辈拜年,旧时小辈给长辈下跪,长辈给小孩发红包压岁,并说些吉利祝愿的话,压岁钱多少各依血脉亲疏、交情厚薄而异,多少都有打发。

宗教信众多于此日上山敬神礼佛。一般家庭从初二开始备“九龙盘”,内盛腊鸭、猪肝、香肠等小吃,另加花生、瓜子、果碟待客,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内亲来访多有吃酒娘蛋吃满碗等厚待。此时节,乡间各地文娱活动丰富,请大戏(在宗祠祖堂的戏台演出)、唱采茶、打龙灯、狮子灯、鲤鱼灯、打狮等,从初二开始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夜,达到高潮后散灯。

建国后,春节仍为重大节日。节前,开展拥军爱民活动,党政军领导分别走访驻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烈军属、敬老院,送慰问品、慰问信。各单位走访离退休老同志等。乡邻亲友互相走访。

2、你所不知的普米族过年习俗

过年是全国人民普天同庆的日子,过年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每个人民都盼望着的。但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过年习俗自然也不一样。那么,普米族的过年习俗是怎样的呢?一起来普米族文化中看看。

大过年,是普米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一般从腊月二十九祭祖先、吃年饭到正月初七过完人的生日为止,要七八天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而兰坪和维西则在正月过春节。兰坪一带有杀年猪宴亲的习俗,不论来客多少,总要馈赠每人一份火烤肘肉和一碗骨头汤,以示“亲如骨肉”、“情同手足”之意。

腊月三十晚上,由男家长主祭“门神”,敬“锅庄”,然后全家老小围拢火塘吃团圆年饭。大年初一清晨,各家以供品祭锅庄,祭龙潭。所念祷词,提及同氏族内各家族祖先亡灵和自家三代列祖以及各路名山大川的名字,表示迎新年祈丰收。宁蒗普米族在除夕之夜,先要放火炮三响、吹海螺,在锅庄上供猪头。

吃完除夕团圆饭后,年满13岁的男孩子、女孩子,按性别各聚一处,通宵狂欢。待东方发白,各自回到自己家中,由家里人为他们举行“穿裤子”或“穿裙子”成丁仪式。澜沧江畔的普米族在如果是女孩,她便走到火塘右前方的“女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猪膘和粮食袋上,猪膘象征财富,粮袋象征丰收;右手拿耳环、串珠等首饰,左手拿麻纱、麻布等日用品,象征妇女有物质享受的权利和承担家庭劳动的义务。接着母亲把女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换上短衣,穿上百褶裙,系上一条绣花腰带。

如果是男孩,他便走到火塘左前方的“男柱”旁,双脚踩在猪膘和粮食袋上,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银元,银元象征财富,尖刀象征勇敢。然后由舅父把男孩的麻布长衫脱下,换上短衣,穿上长裤,系上一根腰带。仪式过后,这些男孩、女孩才算长大成人,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

3、傣族春节,傣族的过年风俗

过年是中国最注重的节日之一,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还有就是可能过年的时间不是一样的。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也就是公历4月份,清明后的第七天。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傣族文化之傣族过年习俗。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打样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平易近除旧布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阳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纵情快乐等。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福。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傣族春节习俗: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猜你可能也喜欢:

景颇族手抓饭,最独特的民族风情

美妙绝伦的景颇族织锦文化

云南傣族服饰特点与独特之处

壮族建筑风格与特色

4、蒙古族过年风俗 给五畜过年

春节是炎黄子孙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身在祖国各地甚至是海外的人们,基本都有过农历新年的习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也过农历春节,当然他们的习俗往往富有民族风情,不一定与汉族相同。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蒙古族过年风俗:饶有趣味的给“五畜”过年。

蒙古族牧民称马、牛、山羊、绵羊、骆驼为“五畜”,除夕之夜、初一早晨给“五畜”过年是蒙古族历史沿袭下来的习俗。

除夕之夜,牧民们都要把自家的圈牛犊的地方和羊圈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点清自家的牲畜头数,如有缺的必须找回来。当然也不允许别人家的牲畜在自家过夜。让全部牲畜饮足水,吃饱草料后,牧民们便围着畜群点燃一些松柏和卓拉(即用黄油燃烧的佛灯,也称“长明灯”),开始了每年一度的“五畜过年”仪式。

初一早上日出之前,牧民各自带着节前准备的茶、肉、酒、米、奶制品,牵着马赶着勒勒车,车上拉着临时帐篷,到指定的地方集合。先到的把铁锅支起来,随后大家把带去的茶叶放到刚刚融化的冰水里煮奶茶。

等人们到齐后,长者们便点燃松柏枝,手里端着奶茶和奶制品,诵念祝福词:“千头羊,万头马,千千万万,万万千千,膘肥体壮。”然后大家敬供苍天,敬供大地,敬供东西南北等各个方位。

完成仪式后,各个牧群的人从畜群旁边走过来,大家相互问候:“牲畜过年好吗?畜群好吗?”“好!好!畜群过年好!”互相问候完,大家就按着年龄的大小并排坐在牛皮垫上。

在野外喝完了茶,拿起煮好的手把肉,敬苍天,敬佛主,敬祖先,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阳光普照,鲜花盛开,绿地葱葱,牲畜兴旺。随后,大家动手煮饺子,蒸包子,在羊肉汤里煮小米粥。

吃喝完毕,长者带头提着套马竿上马,青少年们紧跟其后,每个人手里握着招福剑、招福袋、哈达、奶制品等。青少年们跟随长者们一起诵念:“获来!获来!(招福之意,用有节奏的韵律说唱)福星高照!获来!获来!五畜兴旺!获来!获来!”大家同声喊唱。

祝福仪式后,牧民们还进行娱乐,他们在雪地上摔跤、射箭、赛马,给优胜者颁奖。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尽情娱乐,放歌纵酒,直至夕阳西下,才各自把家里的头马头羊和坐骑等牲畜赶回家。

参加庆典的牧民快到家的时候,留在家里的人要出门迎上前去问候:“五畜过年好吗?”答曰:“过年好!”“今年生的牲畜一定兴旺、健壮!对不?”“仔畜肯定更茁壮!”一问一答,表达了牧民们对赖以生存的牲畜的祝福和期盼。

给五畜过年这一习俗至今蒙古族还保留着,只不过那种群体式的敬拜仪式已不多见。现在给“五畜”过年都是各户单独进行,那种十几户牧民联合起来,选择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举行庆典的欢腾场景已成了回忆。

“五畜过年”习俗是一种游牧文化,也是一种特定行为模式和道德规范。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牲畜的尊重,不仅有力地约束了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也把人类和自然本身同化为一个整体。

5、赣州人过年要准备哪些年货

距离2018年的农历春节还有一周左右时间,相信现在大家都在进行过年的准备工作,其中一件重要的事,就是采购年货了,尤其是那些春节期间的小食,有客登门时最适合拿出来招待,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江西赣州人过年要准备哪些年货。

腊肉

赣州的腊肉,包括腊猪肉、腊鸭肉、腊鱼等,这些也是在过年之前趁好天气的时候用新鲜的家养猪或鸭统一腌制暴晒个两星期,保存好。过年的时候拿来炒蒜薹或者其他蔬菜,也是很美味的。

黄元米果

黄元米果又称黄米果,黄粄,是江西省特色传统名点,属客家菜。它是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主要原料,是赣南客家人十分喜爱的食品和送礼待客的上等佳品。黄元米果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

红瓜子

过年小聚,一盘瓜子可以剥上一整天。红色寓意新一年红红火火,红瓜子也成了客家人过年必备的一样年货。

雪片糕

细软清甜的云片糕原料主要是糯米粉、白糖和猪油,外加核桃和彩丝点缀。因“糕”与“高”谐音,人们新年醒来第一口就要吃这“糕”,意为开口高,步步登高。

月亮巴

月亮巴是传统的赣南特产,因为形状像满月,取名月亮巴,其色泽金黄、薄而脆、油而不腻、清香爽口,吃后满口留香。一片月亮花生巴入口,香味从口中溢开,酥脆松薄,如果此时再来上一杯清茶,更是让人爽到心里。

豆角酥

豆角酥因其形状似豆角,口感酥脆而得名,赣南的人应该都有吃过。这种三角形油炸小点心又叫瓦布丁、瓦角丁、三角酥……其味道酥脆,嚼一嚼满嘴都是油香味,也是赣州人居家宴请必备良品。

多味花生

多味花生是大余县的土特产,造型均匀、美观,色泽金黄,入口香酥,五味俱全。

烫皮

烫皮是赣南客家人的特色食品。具有色泽鲜亮,口感香、酥、脆等特点。赣南各县尤其是大余,家家户户都做烫皮小吃食品。它不但是过年过节家家户户的回礼佳品,还是当地办酒席做好事时的必备食品。

麻通

麻通因用芝麻包裹,内如通草而得名麻通。麻通具有轻、香、甜、酥、脆俱全的特点,大而不重,甜而不腻,酥脆爽口,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赣南麻通又叫麻枣,全体肥大,皮薄如纸,内空似瓜瓤,腹中为白丝。吃起来落口无渣,香酥可口,是人们欢度春节之佳品。

芋头圆

芋头圆作为赣南客家特色小吃,它的做法也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是将芋头煮烂,做成糊状,和米粉一起和在一起,搅拌均匀以后,做成一个个或大或小的丸子,进行油炸或水煮,这样做出来的芋头圆香甜可口,芋香十足。芋头圆比较硬,如果能和热乎乎的甜酒一起吃的话,味道会很不错。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