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中国地图五行方位图(中国地图五行方位图片)

时间:2024-06-04人气:作者: 未知

中国地图五行方位图(中国地图五行方位图片)

示意图

形成于朝鲜及日本的中华意识比如日本称京都为洛阳的现象等不仅与古代日本及朝鲜诸国形成中华意识的过程有所关联甚至与那些被称为五胡的少数民族中所产生的中华意识的胚胎及渊源也有所关联

中国地表起伏程度图

五胡十六国时期是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涵盖华北华中北部和四川等地区的北方诸国的概称相对于南方的东晋时期那时候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中华的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乱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等其他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

五胡乱华

在这个时期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发展和中华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同秦汉统一大帝国之前的春秋战国五胡十六国也展现出其光鲜的一面

东晋十六国

五胡中的中华意识的形成自诩为中华反而将汉族政权的东晋视为南蛮之国

五胡乱华时期

在古代朝鲜的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家也形成了如古代日本那样的中华意识

吉林省集安市好太王碑

若比较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日本形成中华意识的状况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记录着高句丽独特年号的好太王碑竖立于5世纪初期而其他国家出现相同现象的时期都较晚

315年五胡十六国与东晋形势图当时有前赵前凉成汉与代国等

因此可以说高句丽是这些国家中最早形成中华意识的国家但是否能说高句丽形成中华意识的现象是所有类似现象的源头

示意图

高句丽及倭国形成中华意识的时代刚好是五胡乱华造成动荡不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朝鲜及日本当然也难以置身事外相当于文化圈的庞大人口在各地发生流动的现象而动乱的中心地带正是我国的华北地区

五胡乱华前北方各族分布图外族分布在西晋的北方与西方

在五胡十六国时代刚开始时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刘琨对少数民族羯族的后赵的开国君主石勒说的那句自古以来诚无戎人而为帝王者至于名臣建功业者则有之矣可说是道尽了汉人的想法

十六国时期北方民族战斗图

这句话充满了歧视意味言下之意是胡族没资格当中华世界的帝王顶多只能当个对汉族恭顺宾服的名臣

五胡十六国主要范围涵盖华北华中北部与四川等地383年前秦南征前夕为五胡十六国单一国家的最大范围

相对于此胡族的立场则以匈奴王刘渊说的夫帝王岂有常哉大禹出于西戎文王生于东夷顾惟德所授耳这句话最具代表性

十六国示意图

言下之意当然是胡族也能当中原世界的帝王

示意图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胡族君主会对称帝一事颇为迟疑但到了后来绝大部分胡族君主还是选择了称帝值得注意的是称帝的举动其实代表着他们接纳了中国的政治理念并已产生了将自己认定为中华世界正统帝王的观念

330年

他们虽然是胡族却以中原正统政权自居甚至把自己的军队也就是胡族军队称为王师天子的军队此外在公元5世纪初期刘裕在建立宋国之前曾以东晋将军的身分攻打由鲜卑慕容部于山东半岛建立的南燕

刘宋

当时的史书中有着这么一段记载其大意如下南燕皇帝慕容超向群臣询问该如何抵御东晋的军队南燕征虏将军公孙五楼没错就是叫五楼十六国南燕大臣慕容超把他当做心腹回答

吴兵轻装果决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应该据守大岘让他们无法进入拖延时间沮其锐气然后挑选精骑二千人沿海滨南下绝其粮道再令段晖率兖州的军队在后背处进攻此为上策分别命令各地官员依险固守保留自己所用的粮食物质剩下的全部烧毁全部割光田野中的庄稼让敌人不能补充给养晋军既没粮草求战不得一个月之内内我军可以坐制此为中策把贼军放入岘山然后我们再出城迎战此为下策

五胡乱华势力分布图

但慕容超不接纳前面的意见采取了下策决定坚守城池

城池示意图

此时慕容镇向南燕尚书韩说道陛下决定守城我们国家注定要灭亡了我势必会战死沙场而你们这些中华之士将再度成为文身了

两晋南北朝

从这段纪录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鲜卑慕容部把自己当成了中华的观念所谓的文身意思就是纹身在身上刺青源自于南部风俗中的被发文身一语

330年五胡十六国与东晋形势图当时有后赵前凉成汉与代国等

换句话说鲜卑慕容部将定都江南的东晋视为南蛮南燕的官吏沦为东晋之臣就等于是从中华堕落成了文身之人

东晋十六国全图

由此便可以看出虽然慕容镇为鲜卑人而且南燕是由胡族所建立的国家但他们自诩为中华反而将汉族政权的东晋视为南蛮之国

东晋及北方

北朝时期的中华意识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将自己定位成正统华夏皇权把长江以南的区域当作一个个孤岛称南朝皇帝为岛上的夷狄

369年五胡十六国与东晋形势图当时有前凉代国前燕与前秦等

类似的现象也发生在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其他诸国内部而且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个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

北魏

记录北魏时代洛阳景象的洛阳伽蓝记在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中有这么一段

永桥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一曰金陵二曰燕然三曰扶桑四曰崦嵫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曰慕义

380年

这段文章记录的是鲜卑拓跋部所建立的北魏在迁都后的首都洛阳内设置四夷馆及四夷里但重点在于这些夷里的名称却是归正回归正途归德回归帝德慕化仰慕王化及慕义仰慕正义仿佛周边的四夷之民来到北魏的首都洛阳都是基于仰慕其正义帝德及王化

卑微迁都

换句话说虽然以汉族的华夏思维来看鲜卑也是夷狄之一但由其所建立的北魏却是以中华自诩

百济与高句丽的战争

此外记录北魏历史的史书魏书将南北朝时代与北魏对峙的南朝开国皇帝分别蔑称为岛夷刘裕岛夷萧道成岛夷萧衍等等这是将长江以南的区域当作一个个孤立的岛屿看待并将住在岛上的南朝诸国建立者皆视为岛上的夷狄这样的做法当然也是其展现中华意识的表征

长江中下游平原

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将自己定位成正统华夏皇权北魏文帝不只进行一连串的汉化政策同时藉由重组胡汉两族旧有的世家序列用姓族评定分出上下关系区分统治与非统治阶层加上迁都洛阳改变祭祀地点以及变更北魏的五行行次便能看出他致力于追求成为中原皇帝及让北魏成为华夏帝国的决心

后凉北凉时期的燕居行乐图奏乐的二名女乐伎分别演奏阮咸琵琶长笛细腰鼓

此外不管是古代的日本高句丽百济还是新罗都发展出了各自的中华意识而依年号及太王号等的使用时间来看高句丽可说是为这股风气开了先例

475年高句丽南扩占领慰礼城百济迁都熊津

然而再对照前面所说的可以发现就连五胡所建立的华北诸朝事实上也形成了中华意识而且虽然在时期上稍有重叠但大体而言华北诸朝形成中华意识的时间是早于古代朝鲜及日本的

示意图

来自中原的巨大影响倭国五王在65年内至少9次遣使南朝

2万年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华意识所展现出来的表征包含称帝产生天下观念使用年号产生中华及夷狄的概念等等都是来自于传统的政治思想之中也就是说虽然五胡乱华让中原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局面之中但中原的政治思想还是对后来这些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国

在思考受中国影响程度的问题时有一个现象必须特别留心在南北朝时期一旦有人被任命为将军除非是不具实权的虚位头衔否则这名将军一定会在其底下建立一个包含长史司马参军等职位的官吏组织这个组织在当时被称为军府或府而设置府的行为便被称为开府

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

古代日本及朝鲜的国王在接受中国册封官爵或将军位时也会采取相同的行动这样的现象具有特殊的意义后面会进行解释

百济赠予倭王的七支刀

根据宋书倭国传的记载倭王赞倭国五王赞珍济兴武中的第一个王在元嘉二年425年向南朝宋国遣使朝贡使者是一个名叫司马曹达的人物虽然解释为姓司马名曹达也能通但事实上很可能并非如此

前燕蓝色的势力分布与东北朝鲜地区的各国分布图

其理由就在于倭王赞曾向南朝遣使过2次而元嘉二年这次是第2次在其4年前也就是永初二年421年倭王赞便曾向宋国遣使当时宋国皇帝刘裕嘉奖其千里迢迢渡海而来下诏可赐除授

新罗金冠

倭王赞此时受封的官爵应该就是安东将军倭国王既然是将军府内当然配置了司马一职

倭国五王

据记载

倭国五王在413年至478年间至少有九次遣使南朝奉献贡品王名则按我国习惯称呼日本后来改用天皇称呼后又有了对应的天皇年号

479年

实际上在当时的百济也曾跟倭国一样向南朝遣使百济王受封的官爵为镇东大将军其派遣至中国的使节便是将军府底下的官员长史高达司马杨茂及参军会迈两相比对之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司马曹达中的司马为职衔

示意图

事实上长史司马及参军都是自魏晋南北朝之后迅速提升了重要性的地方军政官倭国及朝鲜诸国受中国册封的将军称号如安东将军镇东将军等都是基于中华思想所命名其意思是安定东方疆土这种情况下的长史司马及参军可说是有着隶属于这类将军府的特性

佛教传播

而这也显示了日本及朝鲜的古代国家在建国的初期时是以中国的国家制度作为范本

莫高窟第275窟壁画

倭国征夷大将军与中华意识

示意图

古代的日本设置征夷将军征夷大使等官职原本是为了征讨虾夷但到了后来征夷大将军演变为武官的最高职衔而征夷大将军更进一步开创了幕府开府所谓的征夷指的就是站在以京都为中心的立场讨伐东夷东方的夷狄中的虾夷

大和虾夷

然而关于征夷一词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前面曾经提过倭国五王中的最后一王也就是安东将军倭王武在写给南朝刘宋末代皇帝宋顺帝的上表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平海北九十五国王道融泰廓土遐畿

然而征夷大将军的征夷与这段话中所描述的作为绝非基于相同的概念

朝鲜半岛

所谓的征夷大将军一词乃是源自于前述天下一词的日本翻版也就是将原本以中国为中心改为以日本为中心的天下所衍生出的概念古代日本人将虾夷视为东夷将京都称为洛阳以及仿效中国思想的中华意识这三者追根究柢都源自于相同的立场

将京都称为洛阳

事实上日本在安土桃山时代将造访日本的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称为南蛮原本南蛮一词是中华世界对南方野蛮人的称呼到了江户时代末期日本人为了驱逐外国人打起了尊皇攘夷尊崇天皇驱赶美国人之类位于中华日本东方的夷狄的口号

将京都称为洛阳

由这样的世界观便可看出古代中国制度影响下的思考模式在漫长的岁月里对日本人造成多大的影响

中原高句丽倭国

魏晋南北朝时代存在着承袭自汉朝的世界秩序以及五胡十六国北朝及隋唐各朝为华夷关系带来改变的新世界秩序而这两种世界秩序互相牴触终于在进入隋唐帝国之后由前者转变为后者这股新的中华意识在古代日本与朝鲜三国形成便是这股巨大潮流下的扩大

标签: 中华  日本  北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