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管姚:欧盟的“政治把戏”,和中国的“反制工具箱”

时间:2024-06-14人气:作者: 佚名

管姚:欧盟的“政治把戏”,和中国的“反制工具箱”



下月起,欧盟将针对中国进口新能源车加征最高达38%的附加关税 资料图

直新闻:欧盟针对中国进口新能源车的所谓反补贴调查靴子落地,下月起将加征最高达38%的附加关税,您对此如何看?

特约评论员 管姚:准确地说,这是扰攘大半年针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所谓反补贴调查,落下的第一只靴子,是欧盟委员会恶意打响关税战第一枪。欧盟方面将其包装表述为“初裁”,声称是基于反补贴抽样企业调查结果所作的阶段性安排。换言之,另一只靴子会在今年11月前落下,这是欧盟委员会人为设定的大限,届时欧盟将宣布执行期五年的关税安排。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打第一枪的后果不严重,影响不恶劣。欧盟周三声明无端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大大受益于中方不公平补贴”,对欧盟产业构成“明显可预见且迫在眉睫的损害威胁”,欧方必须保护区内车商“免受不公平竞争影响”。欧盟所谓反补贴调查的抽样对象,涉及三家中国车商,包括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欧盟基于单方面认定的调查配合度,确定从17.4%到38.1%的三档附加关税。

此前,欧盟进口新能源车的关税标准为10%,所谓附加关税,就是要税上加税累计征收,这意味着7月4日后,自中国进口新能源车的累计课征关税,最高将飚升至48%,英国《卫报》算了一笔账,目前欧盟市场入门级新能源车价格在30000欧元左右,折合近22万人民币,加征关税后,最高将带来11450欧元,预计超8万人民币的额外购车成本。

放到全球来看,欧盟对中国新能源车下手,其实是以“去风险”为幌,跟随美方行动。此前拜登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新能源车课征高达100%的附加关税,但业界普遍嘲讽,这就是美国政客在大选年里摆POSE凹造型,因为目前中方输美新能源车数量有限。对照来看,虽然欧盟涉华附加关税税率设定为两位数,但中国新能源车这几年堪称全球最靓的仔,在欧洲市场表现不俗。因此,欧盟此番挥舞关税棒的行业影响,明显大得多。路透社援引欧盟产业数据称,2019年中国进口新能源车在欧盟的市场份额不到1%,但到2025年有望猛增至15%,路透社据此测算,欧盟这一轮附加关税一旦落地,涉案货值可能高达数十亿欧元。



图为欧盟旗帜 资料图

直新闻:令人瞩目的是,欧盟委员会宣布关税行动后,德国前三大车企都发声反对,匈牙利经济部也第一时间发布声明,严厉谴责欧盟委员会关税决定,这又意味着什么?

特约评论员 管姚:这是个好问题。最应该站出来回应解释的,其实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本人。欧盟委员会口口声声,欧洲汽车界面临“明显可预见以及迫在眉睫的损害威胁”,但判断行业态势,最有发言权的,难道不是业者自身吗?德国三大车商,其实也是欧盟前三大车商,大众汽车更是全球最大车商,它们齐声说不,难道不该叫醒冯德莱恩吗?同样禁不住追问的是,英国《经济学人》也在最新评论文章中质疑,搞反补贴调查,难道不该由业界率先发起,为什么这次在欧洲反倒是政府先行?

欧盟所谓反补贴调查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产业竞争力问题,即中国新能源车的竞争力,到底因何而来?对此,中国元首上月在法国总统府出席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时一锤定音,给出了最令人信服的权威解释:包括新能源车在内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不论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德国总理朔尔茨上周在参观欧宝汽车公司时,也明确和冯德莱恩的关税战策略打起了对台:孤立和非法的关税壁垒,最终只会让一切变得更昂贵,让每个人更贫穷。德国不会对外国公司关闭市场,因为我们不希望德国公司也受到如此待遇。

我注意到,美国《财富》杂志网站今天的即时评论标题可谓一针见血:《德国和瑞典两国,被欧盟关税决定生生“拖进了贸易战”》。也因此,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 沃尔夫今天在该报刊发的评论,用了这个扎眼标题,《Tariffs are bad policy, but good politics》,即《附加关税是糟糕政策,但却是政治好把戏》。沃尔夫认为,干预经济的理由说一千道一万,但所谓关税,从来就不是什么好手段。匈牙利政府的声明,甚至使用了类似谴责的严厉表述,就更见欧盟内部分歧之严重。

须知,比亚迪、蔚来等中国新能源车商在欧洲设厂,都是瞄准了这个东欧国家,匈牙利可不希望欧盟委员会的决定,断送本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大计。所以态势很明显,在新能源车关税大战上,欧盟委员会的政治利益,与一众成员国的国家利益乃至产业利益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匈牙利下月就将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相信该国为捍卫自身利益,还会有更多行动,来争取影响欧盟委员会的后续决策。



图为在港口整齐摆放的新能源车

直新闻:就欧盟委员会的单方面关税决定,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都已严正发声,这又意味着什么?中方将如何捍卫自身权益?

特约评论员 管姚:从欧盟单方面发起所谓反补贴调查以来,中方立场态度就很明确:首先,坚决反对,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其次,一旦欧盟采取行动,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捍卫自身权益。当然也要厘清,欧盟关税棒指向的,其实也并不只包括中国车商,甚至欧盟车商在华设厂生产的欧洲返销新能源车,以及美国特斯拉公司,同样在受影响之列。

欧盟委员会已放话,要求欧美车商个案申请搞关税区别对待了,但目前还没有一家厂商提出申请。至于欧盟乱舞关税棒的反弹后座力,那就更大了,德国交通部长维辛昨天警告,欧盟此举会引发贸易战,不仅不能保护欧洲产业的发展,反而会伤及德国企业。这也正是德国三大车商齐声说不的动因所在,毕竟中国是德国车商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份额高达三成。

我认为,中方将采取的捍卫权益具体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对从欧洲进口的大功率燃油车、农产品及航空产品相应提高关税,等等。一言以蔽之,中方反制工具箱极大,箱内工具极多。

按照《经济学人》的分析,欧洲挥舞关税大棒的结果,甚至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中国新能源车对欧洲市场的“征服”,这主要表现为两大趋势:

其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汽车车场、新能源车市场,欧盟最新动作,将进一步加剧本土消费者对中国汽车品牌的回归。就连刚刚拿到史上最大薪酬包的特斯拉总裁马斯克都在感叹,在中国市场出头太不易。

其二,欧盟雄心勃勃推进的绿色能源进程,可能因为新能源车关税战的全面引爆,受到各种牵扯干扰。《经济学人》算了笔账,比亚迪的海豹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的售价为24000美元左右,而同款畅销车型的欧洲售价翻了一番,这让海豹这款车完全可以吸纳欧盟委员会设置的附加关税,这就是比亚迪产品遥遥领先的市场竞争力。从市场红海中杀出来的暴款产品,光靠非市场手段,是完全压不住的,就像好莱坞大片里的那句经典台词,“有些鸟儿天生羽毛精彩,那是牢笼根本关不住的”。

作者丨管姚,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