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时间:2024-08-18人气:作者: 未知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的建议(焚书坑儒是谁提出来的)。本站来告诉相关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时期,受当时动荡时局的影响,文化方面也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很多学者产生了不同的思想和主张,为了能够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四处游学说教,希望能在乱世中将自己的治国方略发扬光大,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

老子主张的黄老之学和孔子主张的儒家思想,在百家思想中更是脱颖而出,战国时儒家思想就已经成为了当时思想中的蔚然大宗。然而,到了秦朝建立,秦始皇主张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让儒家思想的发展受到了重大打击。

西汉初年,为了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统治者信奉黄老之学,这对当时经济的恢复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国力逐渐强盛,加之匈奴侵扰,黄老之学已不再适合当时的国情,汉武帝刘彻在董仲舒的建议之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重大举措。

此后的千年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但儒家思想一直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定,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受窦太后等人控制,对黄老之学产生厌恶之情

刘邦在创立西汉后,面对多年饱受战争、遍地狼烟的国家,最首要的目的就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家的生产。为了能够便于政策的实行,西汉初年的统治者们都奉行刑德并用,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

统治者们大多也十分贤德,整个皇室都主张勤俭,反对奢华。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汉王朝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复兴局面。在汉王朝中,有一位女人对黄老之学的传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窦太后。

窦太后本人十分信奉黄老之学,所以她强迫自己的儿子汉景帝和身边的窦姓一族都学习黄老之术,儒家学子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重用。

后来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受窦太后的压制,依旧未能手握大权,他的改革都受到了窦太后和淮南王刘安的阻挠。

汉武帝刘彻自小就接受儒学的教育,在继位后他便任命自己的老师为丞相,而他的老师卫绾正是一名儒生。卫绾一生服侍三君,自汉文帝时他就侍奉其左右,在汉景帝时还因为平定叛乱,立下战功。汉景帝认为他为人忠厚,便让他教导刘彻。

受卫绾的影响,汉武帝许多治国的理念都与黄老思想背道而驰。即位后不久,汉武帝为了摆脱黄老思想的束缚,便下诏征举贤良方正之士共同商讨治国大事,而这些学士大多都是学习道家、法家、纵横家的学说。卫绾认为纵横家和法家的思想容易扰乱国政,汉武帝也听从其建议,准备罢黜不用纵横家和法家。

卫绾作为一名儒生,表面上是主张罢黜法家与纵横家,实则是对处于统治地位的黄老思想发起了挑战。

当时的黄老之学,在治理国政的过程中借鉴了法家思想,两者在许多方面其实是相通的。他主张罢黜法家与纵横家的建议无疑激怒了一直信奉黄老之学的窦太后。

汉武帝刘彻刚刚继位,手中并未掌握大权,在窦太后与淮南王刘安的掌控之下,卫绾最终被罢免入狱,在狱中自杀。

汉武帝第一次进行的改革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若是刘彻心中并无大志,甘愿做个傀儡,那他或许会继续发扬黄老之学,然而,在他的心中,有着十分宏伟的抱负。

虽然新政失败,刘彻选择了隐忍,但窦太后和淮南王刘安频频对自己的改革进行干涉,已经引起了他极大的不满。他的心中已经对黄老之学产生了厌恶之情,而这也成为了他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个原因之一。

时局发展,黄老之学已不再符合当时国情

汉武帝受窦太后和淮南王刘安的影响,对黄老之学产生厌恶之情,只是推动他罢黜黄老之学的一个推动因素。更重要的是,随着时局的发展,表面强盛的国家实则隐藏着许多隐患,而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显然已经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在窦太后在世时,碍于其背后的权势,汉武帝只得遵从她的安排,将改革的事先放在一边。在窦太后看来,国家发展强盛,黄老之学既可以帮助她巩固外戚的势力,又可以让她安安稳稳度过晚年。在她去世之后,羽翼不断丰满的汉武帝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时汉王朝背后隐藏的了许多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边境匈奴频频侵扰,威胁着汉王朝边疆的稳定统治。经过文景之治,国家富裕,粮食堆满仓库,钱币放在国库里生锈。若是一直坚持无为之治的思想,对征伐匈奴必定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使更多人支持讨伐匈奴的决定,更换新的统治思想成了重中之重。

其次,很多贵族在汉武帝时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过起了十分奢靡的生活。黄老思想主张的是顺其自然,与民休息,这样的思想对贵族奢靡的生活只能起到规劝的作用,无法强力来解决这一现状。

如果越来越多的贵族奢靡成风,这样必定会引起百姓的不满,对汉王朝的统治产生威胁。

同时,黄老之学还主张守旧,汉朝时虽然废除了秦朝严苛的法律,但在规章上大体还是沿袭秦制。秦朝的一些思想在汉朝依然存在,这十分不利于汉武帝树立一个良好的汉王朝形象。

最后,西汉建立初期,为了奖励功臣和便于管理,实行了分封制。同姓和异姓侯王遍布国家各地,这虽然在最初稳定了一众大臣,但随着分封王侯的不断发展,势必会对皇帝的中央集权统治产生影响。

黄老之学对诸侯王起不到约束作用,而汉武帝在政治上有着勃勃野心,自然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

结合以上种种因素,黄老之学只适合在饱经战乱的汉初来平定民心,恢复生产。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强盛,黄老之学已经不能用来解决治理国家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取代黄老之学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掌握大权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完全掌握了西汉政权后,汉武帝立即向天下的学子发出邀请,希望各位有志之士可以提出新的治国理政的方针,以此来取代已经不适用国家发展的黄老之学。多年来被黄老之学压制的许多其他学说的弟子纷纷向汉武帝出谋划策,而受老师卫绾的影响,汉武帝尤其偏爱儒家思想。

在面对汉武帝时,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等治国理念,而这些理念,完全契合汉武帝当时的需求。对于迫切渴望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武帝来说,“大一统”思想深得他的赞同。

经过与董仲舒的多次交谈,汉武帝最终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决定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

此后,汉武帝身边任用的大臣也多为儒生,或是努力迎合儒家思想的文人学子。汉武帝将儒家思想当作统治国家的思想武器,广泛设立学校,重视教育,不断通过推行儒学来加强思想统治。

儒学为尊,影响深远

汉武帝在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定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也由此确立起来。在当时,“大一统”的思想成为了当时主流的意识形态,这对汉武帝在位时实现国家统一产生了有利影响。不仅如此,在此后的千年里,儒学为尊的思想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最初,独尊儒术在统治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社会的作用,自西汉之后,便成为了封建统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儒家思想也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更新,不断去迎合封建统治者的统治需求。

儒家思想不断增强着群众对民族统一的认同感,民族的凝聚力也不断增强。其中的“忠”“仁”“义”等很多美好品质也都成为了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一部分,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很多人在此教育之下,成为了民族的脊梁。

然而,在儒家思想中,也存在着一些糟粕,统治者不断加强统治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也不断僵化。

儒家思想一家独大,成为了民族思想繁荣发展的桎梏,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再难出现。同时,儒家思想的不断加强,使君主的中央集权也不断增强,百姓受到的压迫越来越严重。八股取士更是严重僵化了人们的思想,对当时的发明创造等科学思想产生了十分严重的阻碍作用。

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决定独尊儒术,这在当时确实是比黄老之学更好的选择。然而,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儒家学说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在千年的发展中,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时光流逝,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其中功过,全部都留给后人评说。

标签: [db:关键词]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