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索尼耳机怎么样(苹果配索尼耳机怎么样)

时间:2023-10-01人气:作者: 未知

索尼耳机怎么样(苹果配索尼耳机怎么样)

关于索尼新旗舰降噪真无线耳机WF-1000XM4,由于体验时间很有限(毕竟不是公司\机构),本文只谈感受明显,或是说内心确定的部分。某些细节可能照顾不到,或描述模糊,但我相信未来会有大神补充。

值得一提的是,新品WF-1000XM4因性能、配件全面增强,以至于官方描述都变得极为详细(索尼文案师傅辛苦了),这在索尼耳机史上很罕见,亦可见重视程度。

那它咋样呢?我们今天简单说说。

首先,大体感受很好,但也有瑕不掩瑜的瑕,不过,这可能是真无线耳机的宿命。

当然,也可能会在销售期间逐渐修正,我们后面逐一BB。

为关爱地球,索尼WF-1000XM4没有像上一代那样再用塑料,而是采用竹子、甘蔗、再生纸等绿色环保原生混合材料进行“包装”。

包装盒体积不大,长大约10cm多点。总体要比上一代小。

顶部的‘industry-leading noise canceling’,业界领先的降噪,霸道且客观地描述。

开启降噪:8小时单次续航 16小时续航(配合充电仓),该数据似乎是目前降噪TWS产品中的最强水平。

(竞品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为6小时\18小时)

若关闭降噪和DSEE EXTREME™:官方数据是12小时单次续航 24小时续航(配合充电仓)

该数据和目前一些中档次无主动降噪的TWS相当,在实际使用中,可基本告别电量焦虑。

另外,WF-1000XM4相对上一代的主要提升之一也在这里。

以更小的体积,通过更强的V1集成处理器,用更低的功耗实现了更持久的续航力。

简单测试:

前端iphone xr,50%音量,网易云音乐反复循环一首歌,关闭DSEE EXTREME™和降噪/环境声,期间几乎没有对耳机的触摸操作。在一小时后,左耳剩92%,右耳剩97%。

嗯,还是挺不错的。

倘若能幸运地赶上俩耳机头电量剩余一致,那“简单”使用状态下的WF-1000XM4理应至少有10小时续航。

如此一来,可是比上一代XM3好不少。上一代官方标称数据是降噪关闭下,8小时,实际常常是在6小时左右。

(第二次测试,同样的前提下,两小时下降大约16%的电,照此推测,面对正常的较复杂的使用场景,它可能每小时掉约10%的电。这样的话,不开降噪续航,估计能用八或九小时,开降噪,六到七小时。)

拆掉表层的纸,可见镂刻的1000X SERIES,这字迹也看得出定位之高。

盒内所有物品。

一共3对新开发的降噪隔音耳套(弹性材料与聚氨酯泡沫混合)和一条充电线(该机亦支持Qi无线充电)。

耳套数量相对上一代大幅减少。舍弃高音质耳机常用的传统硅胶套,只提供降噪耳套的做法让我一时有些困惑。

因为常规的硅胶套更有利于音质,而隔音用的套通常都没什么解析可言。

关于上面这些耳套的使用和技术说明,索尼官网有详细介绍,建议仔细阅读。

话说,我没想到索尼会对这耳套如此认真。给了密密麻麻的一堆字儿和图。

估计未来它们也会被零售,且价格也不会低。

为解惑,做了大概一小时实验。

各种互换,最终结论是,XM4的隔音耳套并未真正意义上的劣化音质。因为即便换上XM3的薄型硅胶套,它的声音也没有多明显变化或是提升。

其原本的三频能量比4.3.3,似乎不会受耳套的过多影响。

顶多是中频清晰度会再好一点。

鉴于此,我觉得索尼只给降噪耳套,是没什么问题。

尤其是考虑到它既提升了佩戴稳定性,又强化了被动降噪,还没有明显的对解析的弱化,更觉得索尼对技术的精进细致入微。

WF-1000XM4的造型与索尼运动真无线降噪高端型号WF-SP800N非常像。

几乎可以视作是后者的浓缩。

充电仓体积很小,也确实如官方所言,是WF-1000XM3的40%。

轻巧,意味着外出时可以非常随性地收纳,这一点是上一代WF-1000XM3所不具备的。

此外,手感也很不错,硬质且有很细腻的肤质感。

除非手部皮肤干燥,通常情况下,它在手心里的握持都会比较稳。

把它与红米airdots 3、森海CX400BT、三星galaxy buds 、SONY WF-XB700、苹果airpods pro放一起,你会发现这次索尼的旗舰真无线终于“合群”了。

极简日系,有内敛的高级美。

细节工艺也很好。看着很精致。

话说上一代在开盖时,三盏灯全亮,还挺科幻的,同时,也有利于在无光环境下的取出与收纳。

索尼(SONY)WF-1000XM4 ¥1999 购买

XM4只有充电仓的条形灯会在开\关盖子时亮起。耳机本体取消了指示灯。

不过,即便如此,在暗夜下,条形灯同样能照亮耳机一部分,方便“盲操”。

此外,耳机“浮出”舱的高度大概1.5cm,这么富余的空间也很方便手指捏住取出。

耳机腔体近似球形,底角(靠近耳垂)有铜色环形金属装饰物与麦克风合为一体。

这装饰物会有较明显的“耳钉”感,相对上一代要更适合潮流人士。

据悉,1000XM4内置4颗麦克风。但腔体内外侧可见的只有两个。

和上一代简单对比下。

XM4舱盖有一个卡位,起初我以为只能开到七八十度的样子,实际是需要稍微再用点力,可推成近似直角的样子。但非要对比开盖角度,还是上一代更大些,留给手指的空间也更多。

关于日常打理,我发现WF-1000XM4充电仓表层工艺处理要比初代好不少。

它是那种不太容易被真正刮花,或是被摸出指纹的材质。而老型号舱盖下面的一大片区域不论是简单的放桌面,还是日常各种摸,或是用一些不太讲究的布擦,都有较大可能出现“污痕”。

所以,XM4不是太有必要用“保护套”,除非你特别讲究。

官方表示XM4比XM3腔体体积小了大约10%

确实如此,但厚度较大的缘故,看着还是比较“肥”。

XM3表层设计不利于防水,XM4提升到了IPX4级防水。应付轻型运动已经不成问题。

佩戴方面,XM4因安装了聚氨酯泡沫耳套的原因,稳定性(摩擦力大)相对更好些,但没有鲨鱼鳍辅助,心理上总还是有些担忧,不过在实际体验期间还没有掉落过。

至于XM3的佩戴,我个人一直觉得很好,也从未掉落。但在脱T恤或圆领衫时,XM3会很碍事,通常最好是先把它摘下,否则就会随着衣服脱落而脱落……

新的XM4因体积更小的缘故,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和airpods一样,都可以较长久的佩戴。

但仍要注意,但凡耳机,戴久了都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反应,要么是听力上的,要么是皮肤上的。所以,卫生第一。

此次索尼WF-1000XM4有着明显精准的语音拾取技术,通过麦克风波束成型和骨传导传感器,可更清晰的将自己的声音传递给对方。

实测场景:

家人佩戴XM4,并紧挨着音量近80dB(明显大音量)的电视soundbar面前,以平时说话的语调和响度与我交谈。较惊人的是,在这么嘈杂的电视人声和轰鸣低音下,家人的嗓音仍非常清晰,同时,soundbar传出的“各种噪声”却很不明显,似乎是被滤除了似的。

由于条件限制,不清楚迎风通话的情况会怎样,但考虑到XM4内置的骨传导机制,推测也会有不错的通话效果。

真无线降噪旗舰WF-1000XM4似乎继承了索尼头戴降噪旗舰WH-1000XM4的设计语言。

这有别于前代WF-1000XM3。

至此,该品牌的降噪耳机产品线也终于从命名到结构设计都趋于一致了。

就像“会师”一样,彰显了企业的力量。

实际上,WF-1000XM4不止命名、外形设计和WH-1000XM4高度一致,就连功能、性能也开始趋近于这款目前最牛的头戴降噪产品。

比如新增的“智能免摘”就源自WH-1000XM4,该功能可通过感知佩戴者说话,自动进入环境声并暂停音乐播放,以此解放双手,快速融入现实。

另外,主动降噪的实力也有追赶WH-1000XM4的趋势,尤其是对“中频”的降噪,相对我手里的苹果airpods pro和WF-1000XM3都有压倒性优势。而“中频降噪”也是WH-1000XM4相对WH-1000XM3提升最明显的地方。

具体对比基于家里的电视soundbar(SONY HT-G700),我坐在距离电视约3米远,音量开至大约60dB(60%到70%的响度),内容包括“新闻”、“电影”,低音炮开至最强。耳机内不放音乐。

降噪后的XM4,听soundbar里的人声会有一定程度上的“远景感”,同时还有明显的主体结像模糊化倾向,即口型和响度都大幅缩小。由于对外界声音消除的很给力,此时甚至可以用这些“原本较大响度的声音”作伴睡用。

如果距离电视更远,或是隔着一道门,那soundbar的声音甚至还会小到忽略不计,你可能需要非常仔细地听才能察觉。

我觉得这种降噪力度似乎比WH-1000XM4也不弱。给我一种非常生猛的降噪感,力度很强。

是我以往没体验过的,也是迄今我感受到的最强入耳式降噪效果。

而同样环境下的苹果airpods pro人声口型相对清晰的多,响度也很明显,总体上,它还是对外界低音部分消除更明显、彻底。

至于上一代WF-1000XM3,同样的测试环境下,它对低音消除的较明显,但对人声部分的压制,相对苹果airpods pro和新品WF-1000XM4算是较弱。

综上,由于1000XM4在双耳可闻的主要频段(中频到高频区间)有着非常明显的降噪效果,这势必会大大提升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像我曾多次佩戴WF-1000XM3乘飞机、大巴,虽说该型号能消除不少低音,但中低音到中音,再到高音这些人耳感知最明显的部分,它的表现却有些勉强。

此次XM4的问世,40%的降噪力度提升,势必会提升外出安逸感。能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不被大部分可感知的不相关噪声打扰,这是爱乐者的幸福。

此外,那些同居一室,常被各种响度的“呼噜声”打扰的朋友,用XM4也是相当合适。彼时,XM4将成为你的助眠神器,或是睡眠耳塞……

当然,如果以“高标准睡眠耳塞”的要求审视XM4,它做得肯定不够,毕竟个头还是大了。夜里辗转反侧,也难免掉落,额,这又是后话了。

防风噪部分也是WF-1000XM4新增的一个特色性升级功能。

它将上一代“手动调节抑制风噪”改进为“自动风噪降低”,不过,要声明下我还未彻底弄明白这个东西的玩法。

关于它,首先要在Headphones Connect APP内点选“自动风噪降低”(该功能和‘降噪’合并在一起),然后就可以在迎风狂奔时,感受到风噪被大范围消除。实测(迎5级风骑电动单车)感受还不错,与苹果airpods pro相比,近乎并驾齐驱。但无法百分百确定。

实际骑行时,我隐约发现它会根据风的凶猛程度调整,一旦风速降低到噪声很小时,它会进入传统的降噪状态。

总之,“自动风噪降低”非常实用,特别是对广大骑行党而言,尤为重要。

而上一代XM3在这方面的表现,记忆中是不好的。但考虑到索尼对Headphones Connect APP和耳机的频繁更新,致使这个结论又不太好下。

比较不爽的是,XM4(左耳塞)只有“降噪\环境声”俩模式,不再像上一代XM3有“降噪\环境声\环境声音控制关闭”三个模式,鉴于此,若你想单纯的体验XM4(毕竟续航也更久),那就去Headphones Connect APP里选择“关闭”吧。

索尼这么设计,可能也是对开启这两个模式下的续航很有信心使然。

关于“环境声”,索尼表示新机此次也有升级,声音会更自然些,实际感受确实更自然,但仍属于索尼调性下的“自然”,这和WF-1000XM3有相似之处。

另外,或许也跟耳套有关吧,当环境声开启时,外界泛低频区的轻度声音会听不太明显,感知最清楚的还是在中频到高频区。

总体上,索尼对真无线耳机在环境声上的技术标准,还是有选择性的,强调“够用”、“实用”基础上的“尽量自然”,毕竟通常情况下,人耳更敏感,更在意的外界信息还是“中频”这个基础频段。

(开启环境声时,若周遭很安静,多少会察觉到极轻微底噪声)

值得一提的是,XM4支持单\双耳无缝切换,且回连速度很快。比如将两个耳塞拿出戴好,并播放音乐,过一会再放回充电仓一个耳塞,随之再取出戴上,然后另一耳塞再如此操作,如此各种循环,没有出现任何意外。这令我很满意。

它不支持开盖即连,不过这并不算什么问题。

延迟:

看直播、看小视频、玩《和平精英》,很难挑出真正意义上的毛病,全程流畅。前端基于iphone XR。

音质:

技术上,从上一代的DSEE HX进化到DSEE EXTREME™(进阶版),即从早期仅对高频信息的修复(至HIRES标准),进化到动态提升(位深最高至24bIt),及中、高频细节信息AI提升和基于不同音乐类型的音色渲染的层级。

然后,还支持LDAC,这让它能接收到信息量更大的音乐内容。

成为真正的无线高解析度TWS

实际听感怎样呢?

好的是,从低音到中高音区有更饱满厚实的声音,同时,信息量还能以更高的密度呈现,各种带劲、各种“肾不亏”,而且,当你(小白)以为这无非是款“重低音”耳机时,它却时不时用亮丽的高音“延伸”教育你

以上,可见XM4比XM3在信息量上的进步。当然,这也是基于索尼各项技术共同运作的前提下实现的。

但信息量的进步并未让XM4从容面对各种音乐。特别是一些编曲复杂,强调规模和动态的音乐,XM4在此时会有一定的“拥挤感”,主要是强势的中低音和低音影响了全频的平衡性与分离度。

有时,我会感觉XM4挺像XBA-Z5,它们都能在浓郁的低音下展现精致的高音,空间感既有纵深,又有垂直。但可惜的是横向空间被限定在了一个相对小的范围内,这影响了“线条的舒展”。有时听着会不太“敞亮”,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

由于泛低频区的强势,人声口型、齿音也会有相应变化(相对XM3),有时是正面的,柔顺,耐听,饱满,有“剧场”感的惬意,但某些情况下,也会影响歌手的“嗓音情绪”,显得欠缺直接性的感染力。

对应的。XM3倒是强于人声,它拉开横向空间,人声得以释放,伴随着轻微的齿音,明晰的口型,更容易命中听众心门。

总体上,XM4更善于表现音乐框架,整体旋律感、氛围感。它像是一个拳头打出去,细节是慢慢品味出来。

而XM3是主动陈列每一个声音元素,大家一视同仁,让你一览无遗。有着静谧的空间气质。

两者高音水准都挺高,但风格差异略大。XM4妖娆一些,像XBA-Z5,能呈现出近似教堂的穹窿形垂直空间,更多地展现出高音的蜿蜒与秀丽。

XM3则是横向铺开,相对更自然,也肆意,会更多展现出高音的亮度和广度。

用XM4听索尼精选里的360RA格式音乐,大都是澎湃有力,偶尔中下盘稍显拥挤,上盘偶尔撩人的感觉。

相对的,XM3没有太多强、猛的意思,但柔和宽松,还有高分离度的素质特色让它丝毫不逊色于XM4的听感。

综上,抛却索尼对新品在技术上的发力,单就听感而言,新旧两代机型算是音质大致齐平。

但若非要以硬素质PK,基于耳朵判断,XM4仍是胜出XM3的。并未碾压,算是小胜。

关于360RA临场音效:

它是目前索尼非常重视的一项音频技术,真实的立体感与开阔性是它的特色,目前只能通过索尼精选APP在线聆听,同时,也需要搭配尽量优秀的高音质无线/有线耳机才能深切感受。

新品WF-1000XM4和其它一些索尼无线耳机类似,在打开headphones connect APP后,会有为其适配360RA的设置步骤,而这也是索尼耳机目前区别于竞品的卖点之一。

一些细节补充:

关于“智能免摘”,索尼headphones APP内有更为精细的设置。真的是超级贴心。

麦克风检测你说话的感应灵敏度也是可以调的。

包括说完话,保持多长时间的“通透”模式,也可以选择。

感知引擎(动作检测)切换时的通知音也可以关闭了。

以往我还想着它有些打扰我,但这次评测,却发现索尼的降噪耳机终于可以既“智能”也“无声”的在环境声\降噪模式间切换了。这体验更惬意了。

总结:索尼WF-1000XM4以非常小的,符合大众审美的体积,实现了诸多技术上的革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很强的对消费者的吸引力。随着固件更新和配套软件的更新,我觉得未来两年内,它都会是索尼耳塞产品线中最耀眼的明星。

而音质、降噪、通话三大部分的精进,以及续航的给力体验也势必会成为众多厂商为之奋斗(开发新品)的新标准。

这篇写得比较简单,没有更深入地谈一些体验,但总会有人继续补充的。毕竟是索尼。

标签: [db: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