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台海观澜|赖清德就职10天遭遇三连击(赖清德籍贯)

时间:2024-05-30人气:作者: 佚名

台海观澜|赖清德就职10天遭遇三连击(赖清德籍贯)

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5月20日,赖清德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

短短10天之内,赖清德及赖清德当局就遭遇了三连击:先是5月23日和24日,解放军东部战区举行代号为“联合利剑-2024A”的军演。这是对赖清德5月20日就职演说中“台独”言论的直接回击,是对岛内“台独”势力的惩戒;5月27日,第77届世界卫生大会拒绝将涉台提案列入大会议程;然后是5月28日,在台湾“立法院”的表决大战中,国民党和民众党联手强渡关山,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修整案,民进党大败。

世卫大会暂且不表,解放军军演略加评论,本文的重点是分析岛内的“立法院”大战。


蓝白绿三大政治势力在台立法机构内严重对立互不相让 图自台媒

与以往相比,此次解放军军演有一大亮点,宣传攻势做得非常好。除了照片、视频、发言人表态,东部战区还发布了系列海报,其中一张海报尤其具有冲击力。在这张海报上,两辆火箭发射车停在公路上,向海峡对岸发射火箭弹。画面上半部分是4个大字“量大管饱”,下部三行字,两行中文,一行英文,中文为“远箱火 越海杀器”,英文为“Cross-strait Lethality”。两辆发射车的中间,还有竖排的两行8个字“剑指苍穹 气贯长虹”。海报上的中文为繁体,方便台湾民众的观看。海报上配有英文,方便特定的外部势力了解。这张海报被多家岛内媒体和媒体名人引用、评论。

回到本文的重点,台湾“立法院”大战。

在台湾的体制体系中,行政部门(“行政院”)和立法部门(“立法院”)本来是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但是,民进党执政8年,台“立法院”对行政部门的制约、制衡功能丧失殆尽,“立法院”几乎成了隶属于“行政院”的“立法局”。在这种情况下,民进党提交的所有法案,都能在“立法院”通过,严重阻碍两岸交流的所谓的《反渗透法》以及一系列所谓的“国安五法”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台的。

不但如此,民进党当局官员来到“立法院”是接受质询的,但这些官员往往反客为主,和“立法委员”你来我往吵起架来,且言行嚣张,甚至出口成“脏”。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被大陆列为“台独”顽固分子的吴钊燮就得了一个“吵架王”的外号。在一次质询中,吴钊燮自称“林北”(闽南语,相当于“你爸”),一时舆论哗然。

至于民进党籍的“立委”,在表决时按下同意键已经成为习惯,以至于在5月13日的一次表决中,民进党“立委”杨曜本来应该按照本党的意见投下反对票的,他却习惯性地按下同意键。国民党“立委”高兴之余,大喊“感谢杨曜起义来归”。


台立法机构5月24日又爆发肢体冲突 图自台湾东森新闻云

此次台湾大选之后,民进党在“立法院”沦为少数党,国民党和民众党的票数相加超过半数。于是,国民党和民众党联合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回并加强“立法院”对行政部门的制约、制衡权。

为此,国民党、民众党联手提出一系列法案修正案,主要内容为行政部门官员接受质询时应该有问必答、实事求是,且要态度老实、端正。法案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增加了“藐视国会罪”,规定如果官员在接受质询时进行了虚假陈述,可以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20万元(新台币)以下罚金。

这下民进党不干了。在“立法院”内,民进党“立委”全体出动,和国民党、民众党“立委”激烈推搡甚至大打出手。在台湾媒体反复播放的画面中,民进党男“立委”抱摔国民党女“立委”,民进党女“立委”用扇子掌掴国民党男“立委”,场面火爆。

面对民进党的攻势,国民党、民众党方面强力反击。

民进党一方也有损失,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沈伯洋。

沈伯洋1982年出生,是死硬的“台独”分子。2022年,沈伯洋创办所谓“黑熊学院”,通过基础课程、讲座与户外演训等方式,培训台湾民众与大陆进行武力对抗。在这次台湾“立法院”换届选举中,沈伯洋被民进党列为不分区“立委”第二名(第一名按惯例为女性),顺利进入“立法院”。此次蓝绿表决大战,沈伯洋身穿防弹背心冲在第一线,结果自己不小心头冲地摔了下去,被救护车拉走。沈伯洋的表演沦为笑柄,台湾媒体名人谢寒冰评论说,沈伯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蠢蛋”。

这一轮冲突中,人数最少的民众党“立委”表现抢眼,民进党恨其入骨。5月26日,民进党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召开记者会,用10分钟的时间狂骂民众党“立委”兼党团总召集人黄国昌,说黄国昌是台湾400年来最无耻之人,必将遗臭万年。

5月28日,经过几个星期对抗、对骂、对打,国民党、民众党提交的法案修正案在台湾“立法院”终于三读通过。

该系列法案能否最终成为正式的“法律条文”,还有变数。但是,通过这一轮的蓝、绿、白大混战,台湾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的相互制约、相互制衡机制正在恢复。

这一趋势值得关注。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相关新闻

台立法机构改革三读通过 媒体:赖当局要有麻烦了

28日,台立法机构继续审查改革法案。也许是经过将近三周的剧烈身体对抗,中国国民党、民进党、民众党三大阵营疲态尽显,“全武行”并未再次上演。当天下午,韩国瑜敲槌,相关改革法案正式三读通过。

据台媒报道,为防止民进党攻占主席台瘫痪议事,国民党团提前作好各种预案,连夜轮班守护议场。今天早上7点多,当议场门一打开,蓝白绿阵营立刻涌入议场内卡位。

早上9点整,中国国民党籍立法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宣布继续开会,一开始,绿营仍吵成一团。今天恰好还是民进党团干事长吴思瑶50岁生日,韩国瑜首先祝她生日快乐,现场蓝营民代也鼓掌配合。

会议正式开始后,气氛表面看似一片祥和,并未像此前一样快速进入激烈肢体冲突。和此前相比,当天在主席台防守的蓝营人数仅十余人左右。另一方面,蓝绿白三方人马现场的其他花样明显增多。整个会场内几乎被横幅、标语贴满,绿营民代头上还绑着“民主已死”的布条,一改此前暴力冲击主席台的做法,以高喊口号为主,每次表决都大喊“反黑箱、反扩权”云云。

此外,为积攒网上人气,民进党籍民代黄捷一早就开始直播,不仅找来其他民进党籍民代同框,甚至跳起舞来,而台立法机构民众党党团总召黄国昌也在议场进行直播。有蓝营民代痛批“议场已沦为秀场”。


当天在主席台防守的蓝营人数仅十余人左右 图源:香港“中评社”

在完成二读程序后,下午4点,韩国瑜宣布正式开始三读流程。经过两轮举手表决,最终全案通过。韩国瑜也于下午5点正式敲槌三读。顺利程度超乎预期,外界此前预计当天的议程将拖延深夜12点。

在此前三次的审议中,由于绿营发起猛烈抵制,每项条文都要经过冗长的“表决大战”。而28日的程序只剩下15个条文待处理。岛内舆论分析,经过多轮的蓝白合作,绿营心知大局已定,如今只是等待整个流程走完,因此不再进行实质性抵抗。

据介绍,改革法案包括台立法机构正副负责人选举记名投票,台湾地区领导人到台立法机构报告常态化,台立法机构调查权、听证权,藐视台立法机构罪及伪证罪等等,每一件都事关权力制衡的“分蛋糕”。分析指出,民进党之所以费尽心机阻挡改革法案,就是因为未来赖清德团队在立法机构接受质询时若被证明“回答不实”,很可能要处以有期徒刑,这对于赖当局官员而言将是严重挑战。

柯建铭称国民党趁机“扩权” 台媒:当年民进党更狠

台立法机构内一连数天上演多场闹剧,前有“抢占主席台挂布条”,后有走廊推搡对骂,而在这一串闹剧中,民进党前后不一的嘴脸也暴露出来。

据台媒报道,国民党和民众党合推的改革法案中,有一项关于接受听证调查时言行“不合规”的处罚判定,被台立法机构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质疑是国民党想趁机“黑箱作业”和“扩权”。然而,翻看过去民进党提出的类似惩处规定,发现覆盖人群更广、刑罚更重,而近来大加批判听证调查相关处罚规定改革的柯建铭,当年更是曾连署民进党的类似提案。


柯建铭(中)质疑国民党想趁机“黑箱作业”和“扩权” 图源:台湾《联合报》

国民党籍民代罗智强翻出1993年柯建铭等人所提的“听证调查法草案”指出,民进党的版本不仅可以对台湾民众进行罚款,还可以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而当前国民党和民众党版本的处罚规定,只针对“说谎官员”具有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对普通民众只有行政处罚,且没有刑罚。

讽刺的是,如今“跳脚”最厉害的和当年最积极推动严苛惩罚的是同一人。有不少岛内媒体直批柯建铭“双标”,现在“换位置就没了脑子”。柯建铭辩称这是“光荣努力的痕迹”,然而舆论并不买单。在今天(28日)的一场公开活动中,台北市长蒋万安被媒体问及对此事怎么看,他笑言:“你不觉得这就是最典型的双重标准吗?”

国民党籍民代翁晓玲指出,不仅是听证调查相关事项,这次立法机构改革法案里面有非常多的条文内容,都是参考前两届民进党籍民代的提案版本修改的,“这些明明就是民进党多年以来一贯的主张”。她直言,为何只要轮到民进党执政,就不想推动立法机构改革?是怕被查弊案、怕贪腐真相大白吗?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27日晚也在网络节目中表示,其实这些法案的改革,都是国民党执政时期,民进党方面极力主张的。但赖清德刚一上任,竟然反过来大加阻挠。

民进党为何上台却带头闹事?让民粹发酵

连日来,民进党还把“战场”搬到了场外。绿营号召民众,尤其是年轻人上街包围立法机构。香港“中评社”的文章分析认为,民进党上台执政却带头闹事,其动作与思考逻辑看起来很复杂,总令人摸不清在玩什么把戏;但退一步来看,其每一项动作最终指向的目的其实也很单纯,就是选举考量,为了巩固权力。细看民进党几次选举中的“胜利法门”,终究是在台湾自己人中寻找敌人,撕裂台湾社会、烹调民粹,如同陈水扁时期制造“本省”与“外省”的矛盾,以及蔡英文时期制造退休军公教与劳工阶级的矛盾,这些做法都成功让民粹发酵,搭配屡试不爽的“抗中牌”,成功堆迭出民进党胜选的结果。


韩国瑜敲槌,相关改革法案正式三读通过 图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除此之外,绿营还把矛头瞄准推动立法机构改革的韩国瑜,称其为“应该被改革的当权者”。对此,岛内媒体分析指出,赖清德此次选举得票率仅40%,靠着蓝白分家才惊险胜出。在失去立法机构多数党席次后,民进党的内斗也是刀刀见骨。对赖清德而言,2026必须选好,否则党主席宝座可能不保。因此,对于赖当局而言,有很强烈的迫切感必须再从台湾社会制造出新敌人,由此催起民怨、民愤,才能激化下次选举的选情,从而浑水摸鱼。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瑜自然成为了民进党锁定的对象,原因在于韩就任立法机构负责人以后,声势有渐渐再起的趋势;加上未来4年,赖清德任期内的两岸关系势必波折不断,台湾的基层经济很可能再度“冰封”,引发岛内社会对于民进党当局的不满。而这些背景恰恰是2018年“韩流”诞生的因素,曾经因韩国瑜而吃了大亏的民进党,自然会格外小心韩国瑜政治声势的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