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百科网,

手机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令人迷醉的畲族民歌(令人迷醉的畲族民歌有哪些)

时间:2023-04-06人气:作者: 佚名

令人迷醉的畲族民歌(令人迷醉的畲族民歌有哪些)

文章目录:

1、令人迷醉的畲族民歌

2、令人叹为观止的撒拉族民歌

3、令人叹为观止羌族多声部民歌

4、令人逸兴遄飞的鄂温克族民歌与舞蹈

5、令人沉浸其中的仫佬族民歌

6、猜你喜欢:

1、令人迷醉的畲族民歌

各个民俗文化都是当地人民的劳动结晶。畲族民歌随处可见,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畲族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大多是在重要节日、田间劳作和探亲访友的时候便以歌对话。那么,下面一起深入畲族文化看看他们令人迷醉的畲族民歌吧。

畲族是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五省六十多个县、市的部分山区。闽东、浙南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有悠久的历史。“畲”字,意为“刀耕火种”,用作民族名称始于南宋末年。元代以来,“畲民”作为畲族的专有名称,普遍出现在汉文史籍

2、令人叹为观止的撒拉族民歌

撒拉族民歌,与该民族的生活环境、民族性格和劳动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撒拉族民歌的发展过程中,撒拉族除保留了本身的一些特点外,他民族文化对其歌唱风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撒拉族文化中有哪些民歌?一起来看下。

撒拉曲

有些民歌如《巴西古溜溜》据说是撒拉族先民带来的原始民歌。“巴西古溜溜”是撒拉族语译音,意思是圆圆的头,是撒拉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情歌,用比兴手法,赞美心上人,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易于抒发感情。另外,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撒拉尔赛西布尕》、《皇上阿吾涅》等,它们都由很多独立意义的短诗组成,词汇优美,比喻生动。如:“撒拉塞西巴尕,巧手做口弦;阿娜红艳姑,巧舌弹口弦……!”演唱撒拉曲时,可以触景生情,即兴编词。

宴席曲

比较流行的撒拉宴席曲有《伊香儿玛秀儿》、《阿里玛》、《阿舅儿》、《撒赫斯》和称之为“亲家言”的《吾热赫苏斯》。《阿里玛》是赞美世居在这里的各族妇女的穿着打扮,每一段歌词夸赞一个民族妇女的服饰,成为民俗学研究民族服饰的宝贵资料。

《撒赫斯》,撒拉语为哭婚调,是新娘出嫁时抒发苦衷等情感的一种悲歌,是对封建买卖婚姻的血泪控诉,正如歌中所唱的:“撒赫斯,我哭呀哭,青稞燕麦一块儿长,黑青稞熟了收回家,芒燕麦却撒在空地上。我头发未长长,我骨髓未长稠,把聘礼当成黄金接进门,把我当成瓦片抛出家……”

《吾热赫苏斯》是送新娘到男方家后向对方说的一种嘱托之言,在婚宴前由送亲的女方长者来完成,曲调悠扬,歌词意蕴深刻,生活面很广,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生动的比喻、贴切的说理,教导新婚夫妇要尊敬长辈;规劝人们对婚姻要严肃慎重;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偕老;嘱托亲家对“不明事理”的新娘多加爱护,言传身教。

花儿

撒拉“花儿”《孟达令》具有藏族“拉伊”(一种情歌)的旋律特点,显然是吸收了藏族民歌的因素。回族的宴席曲《莫奈何》、《马五哥》,藏族的民歌,汉族的俚歌小曲,象一股股清泉不断流入,丰富了撒拉曲。撒拉“花儿”也不例外,但又不失其自己的独特风格。《孟达令》、《撒拉大令》、《三花草令》、《清水令》、《水红花令》、《三起三落令》等,高亢嘹亮,婉转抒情,节奏自由而不松散,再加用撒拉语衬句,和其它民族的花儿相比,独树一帜,别有风格。

儿歌

《送烟》:“烟儿,烟儿,那边去,那边有人哩,这边有狼哩。”比较流行的儿歌还有《兔儿呀兔儿》。

玉尔

影响较大的作品有《巴西古溜溜》、《撒拉赛西巴尕》、《皇上阿吾尼》、《艳姑居固毛》等。

3、令人叹为观止羌族多声部民歌

羌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羌族人的历史几乎都是靠着一代又一代用口传承下来的。而音乐是人们对大自然、生活、情感向往的一种表达方式。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羌族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已记载有羌人的活动。现今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茂县、理县、汶川境内和黑水、松潘及其东邻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毗连的部分地区,所用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两大方言,无本民族文字,很早以来就已通用汉文。

羌族人民勤劳朴实、能歌善舞,至今仍保留着古朴、深厚及独特的民间音乐。作为羌族民间音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羌族多声部民歌则深深根植于羌民族的艺术土壤之中,与羌族人民的生活紧紧相连,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映衬着先辈们艺术创造的历史光辉。

一、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历史

羌族多声部民歌产生于何时,目前尚是一个比较复杂难以解答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羌族是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民族,它的历史文化主要通过羌族人民世代口传心授传承下来。因此,记载羌族历史的文献资料十分有限,至于研究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历史就更无法从史料入手。

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去推断羌族多声部民歌存在的久远:其一,古老的歌唱习俗。自古以来,富有音乐天性的羌族人民“以歌代文”,用歌声来记载历史、传播文化、教育后代,并且在辛勤的劳动中,歌唱大自然,歌唱生活,憧憬未来。

其二,原始的生产方式。产生羌族多声部民歌的羌区多在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的高山峡谷地带。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羌民生产方式原始,生产力低下,在此种环境中生存,主要依靠集体劳作,长期以来互助互爱,而多声部民歌也自然在这样的集体劳动中产生。

其三,古老的歌词。羌族多声部民歌的歌词除歌唱者即兴编创之外,大多由世代相传而来,有时演唱的多声部民歌连歌唱者自己也不清楚其具体的含义。这说明目前的羌语与古时羌语有一定的区别。语言的发展在经历漫长的时间的同时也会发生某些演变,以至于现今羌民无从知道自己所唱歌词的具体含义。由此可见羌族多声部民歌产生之久远。

您可能还喜欢:

盘点:侗族传统节日文化大全

花竹帽,毛南族的定情信物

朝鲜族农耕文化,你知多少?

毛南族肥套,承载美好愿望

4、令人逸兴遄飞的鄂温克族民歌与舞蹈

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里有很多,而其中非物质的文化传承民歌与舞蹈是必有的,也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一点。

那么,在古今传承下来的鄂温克族文化里,他们的民歌与舞蹈是怎样的呢?随小编去看看吧!

鄂温克族不仅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而且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歌舞艺术一直流传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民歌的曲调悠长而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生活的气息,其特点是即景生情、即兴填词,节奏悠扬、旋律奔放的猎歌和牧歌总令人逸兴遄飞、心弦激越。

鄂温克族民歌具有宽广、抒情的特点,

5、令人沉浸其中的仫佬族民歌

每一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曲大多反映了民族的特色文化或者习俗,在民族中以口耳相传,一传十十传百,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歌曲,这些歌曲从文化角度来说都十分具有历史意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仫佬族文化,看看他们的特色民歌吧。

仫佬的民歌具有多姿多彩的特点,仫佬人日常讲话用本民族的“仫佬语”;但唱歌却用汉语小方言“七拐语”。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但暂时没有本民族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

仫佬族的民歌,按形式可分为三种:一种叫“随口答”,多是对唱式的“山歌”。由歌手即兴编唱,无固定内容,以情歌居多。第二种叫“口风”,为讽刺歌,歌词较文雅、语气较温和的称“正口风”,反之则称“烂口风”。“烂口风”多在比才斗智、抨击坏人坏事时唱,尖锐泼辣,格式不拘。也是由歌手随编随唱,没有固定的歌词。

第三种叫“古条”,是一种传统叙事长歌,内容多是长期流行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故事,如《木洛大王》、《伏羲兄妹》、《梁山伯与祝英台》、《吕蒙正》、《八寨赵金龙》、《梁大造反》、《唱罗城》、《孟姜女》、《刘三姐》等。有基本固定的歌词,短的数十行,长的数百行。

仫佬族民歌的结构形式,有四句、五句、六句直至几十句一首的,句式又有三字句、六字句、十一字句、六字头七字尾等,变化较多,一般都必须押韵。

猜你可能也喜欢:

纳西族姓氏主要有哪些

满族禁忌习俗与忌讳行为

多姿多彩的纳西族舞蹈文化

满族和蒙古族的关系,是一个族吗?

6、猜你喜欢: